2017年淮北师范大学艺术概论、素描(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古典主义音乐
【答案】古典主义音乐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一是指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即“维也纳古典乐派”; 二是泛指17、18、19三个世纪的音乐创作,其中包括古典时期以前的巴洛克音乐、罗可可音乐和古典时期以后的浪漫派音乐,也包括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
2. 《判断力批判》
【答案】《判断力批判》是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康德著名的“三大批判”中的最后一部。此书分《审美判断力批判》与《目的判断力批判》两部分,前一部分重点分析美与崇高两个范畴:后一部分则从审美判断力的“主观合目的性”转向自然界有机组织的“客观合目的性”的探讨,辩证地表述了康德自己的自然观。书中亦论及艺术与天才的问题,阐述了艺术与自然,科学工艺品与手工艺品的区别,认为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判断力批判》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之作,对费希特、席勒、谢林、黑格尔、叔本华等人,乃至整个欧洲和后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 视觉艺术
【答案】视觉艺术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为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包括影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造型手法多种多样,所表现的艺术形象既包括二维的平面绘画作品和三维的雕塑等艺术形式,也包括动态的影视视觉艺术等形式。
4. 美育
【答案】美育是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美育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5. 艺术传播
【答案】艺术传播是指艺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它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传递给艺术接受者,使之得到扩展。艺术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是构成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艺术传播的方式主要有现场表演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6. 主题
【答案】主题是透过题材所暗示出来的思想内涵。主体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题材本身的客观
意义的契合,从中生发出的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的思想,也就是作者对题材不断认识理解,所提炼出的明确的思想。主题是构成艺术作品的主导因素,所以被称为是作品的“灵魂”、“统帅”。艺术作品的主题可以是政治性的、哲学性的、伦理性的、宗教性的、生活情趣的、自然之美等性质的。
7. 柏拉图
【答案】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生于雅典的大贵族家庭,生活在古希腊文明由盛至衰的转折时代,青年时代就学于苏格拉底,曾在雅典开辟了一个学园,专门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从事学术活动。柏拉图一生密切关注政治,“改造社会”始终是他思考的重心。他以“理念论”为中心,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柏拉图一生完成著作40多部,大多以对话的方式讨论哲学、美学、伦理、逻辑、政治等问题。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大希庇阿斯》、《斐德若》等著作中。
8. 列夫·托尔斯泰
【答案】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所著《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均为不朽之作。文学创作的同时,托尔斯泰还以浓郁的兴趣探讨了一些重要的美学问题,所著《莫泊桑文集序》、《艺术论》、《论莎士比亚及其戏剧》等,提出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美学见解。托尔斯泰是艺术表情论的著名代表,他认为艺术的功能与使命就是在人际间建立普遍的情感联系,艺术品的水平取决于情感的真诚、独特、清晰所产生的感染力。在《艺术论》中,托尔斯泰详细论述了情感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作用。他指出,艺术的感染力是区分真正艺术和虚伪艺术的标志。艺术感染力的程度取决于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和解释。他以特有的概括的广度,创造了史诗体小说,是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一,它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而为苏联作家所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史中也有巨大的影响。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 什么是艺术的世界性?
【答案】(1)艺术的民族性
艺术的民族性就是指表现民族的本质特征所形成的艺术上的特殊性,是由本民族的地理位置、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思想和审美需求,归根结底源于本民族的社会基础与经济生活。艺术的民族性不在于艺术作品中是否具有民族特性,不是简单地描绘民族服饰、民族风俗,而在于是否表现了民族精神,是否用民族精神去观察事物。民族精神是艺术民族性的核心和灵魂。
(2)艺术的世界性
艺术的世界性是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是表现“人的一般本性”的民族艺术,是指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
10.抒情诗与叙事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抒情诗与叙事诗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为:
(1)二者含义不同
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袒露诗人的内心世界来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 叙事诗常通过描述故事或塑造人物来间接反映诗人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愿望和理想。
(2)二者的表现方式不同
抒情诗并不追求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描述,而注重个人情思的抒发,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方式来体现诗人自己的感受与情绪。
叙事诗通常不像抒情诗那样直接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而是将叙事与抒情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将诗人的主观感情融化在叙事之中。
11.请结合你所报考的方向谈谈中国电视与新媒体的结合趋势?
【答案】(1)多媒体视像文化的诞生
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国际互联网、数字图像压缩技术、数字音频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等一大批传媒新技术的涌现,影视文化正在逐渐发展为与新媒体技术结合的多媒体的视像文化。
(2)多媒体视像文化的主要特征
①信息的电子图像化
多媒体视像文化将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信息社会的高级阶段,信息的主流将是视像信息,或者说信息文明的一个重要表征便是视像文化的发达充溢”。一切信息——图像(包括非电子类)、图文(图表和文字)、声音(包括语言)全被纳入电子图像系统。
②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
信息社会高级阶段的另一主要特征是电视、电脑、电信一体化,构成统一的电子信息网,即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视像文化的出现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3)电视新闻的未来发展趋势
①多终端收视和即时传播成为现实
a.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受众将更多通过移动平台收看喜欢的电视新闻节目。 b. 移动平台以网络为依托,观众可以随时选择任意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打破传统电视新闻的时间限制。随时随地收看电视,并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定向接收成为必然的趋势。
②电视新闻节目概念将被泛视频信息流所替代
电视新闻来源将更加丰富多样。原本只是信息接收者的广大受众,己经逐渐开始成为新闻的发布者,成为各大媒体新闻来源的巨大资源。例如,随着微博技术的成熟,网民可以随时随地将日睹的新闻事件发布到网络平台上,这种发布方式的直接性、现场性是传统电视新闻无法比拟的,必将使新闻报道更加多元化。
③受众参与将进一步增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