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培养单位计算机与控制学院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综合题
1. 一UDP 用户数据报的首部的十六进制表示是:06320045001CE217。试求源端口、目的端口、用户数据报的总长度、数据部分长度。这个用户数据报是从客户发送给服务器还是从服务器发送给客户?使用UDP 的这个服务器程序是什么?
【答案】十六进制的06 32代表源端口,00 45代表目的端口,00 1C代表用户数据报的总长度,E2 17代表检验和字段。因此源端口1586, 目的端口69, UDP 用户数据报总长度28字节,数据部分长度20字节。
由于目的端口号<1023, 即目的端口是熟知端口,因此,该数据报是从客户发送给服务器的,熟知端口69对应的服务程序是TFTP 。
2. 密码编码学、密码分析学和密码学都有哪些区别?
【答案】密码学(Cryptology )包含密码编码学(Cryptography )和密码分析学(Cryptanalytics )两部分内容。
密码编码学是密码体制的设计学,是研宄数据变换的原理、手段和方法的技术和科学。
密码分析学则是在未知密钥的情况下从密文推演出明文或密钥的技术,是为了取得秘密的信息,而对密码系统及其流动的数据进行分析,是对密码原理、手段和方法进行分析、攻击的技术和科学。
3. PPP 协议使用同步传输技术传送比特串0110111111111100。试问经过零比特填充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若接收端接收到的PPP 帧的数据部分是0001110111110111110110, 问删除发送端加入的零比特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
【答案】零比特填充法是当进行扫描的时候,每遇到5个连续的1,即插入一个0; 读取的时候,每扫描到5个连续的1,即删除后面接着的一个0。因此,经过填充的比特串为:000111011111-11111-110,(加上下划线的0是填充的)经过删除的比特串为:(连字符表示删除了0)。
4. 在某个分组交换网中,规定分组的长度最长为300字节,其中首部10字节。现有一个长度为2000字节的报文从发送方经过两段链路到达接收方,设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Mbps ,每段链路长500km ,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
接收方全部收到数据要多长时间?
【答案】如图所示,从发送方开始发送数据直至接收方全部收到数据所用的时间包括发送时
延、传播时延和处理时延,题目中说明处理时延忽略不计,所以关键是求出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忽略处理时延,求从发送方开始发送数据直至
图 时延的关系
(1)求发送时延
发送时延等于数据长度除以带宽,题目中给出带宽(数据传输速率)为1Mbps ,即 求数据长度:本题中的分组交换网分组长度限制为最长300字节,除去10字节的首部,数据部分最长290字节,而报文长度2000字节,超过了长度限制,必须分成更小数据块,然后加上10字节首部形成分组,所以分组数=2000/290=7, 其中,前6个分组的长度为300字节,最后一个分组的长度=
路上的发送时延=
(2)求传播时延
传播时延等于信道长度除以电磁波在信道中的传播速率,题目中给出每段链路长度500km ,
即
=信号在信道中的传播速率
为所以每段链路传播时延
由于数据要经过两段链路到达接收方,也就是要经过中间节点转发,所以在发送方和中间节综上所述,从发送方开始发送数据直至接收方全部收到数据所用时间 字节,所以7个分组的总长度=1800+270=2070字节。因此每段链 点处都有发送时延,两段链路上都有传播时延。 =
5. 在因特网中将IP 数据报分片传送的数据报在最后的目的主机进行组装。还可以有另一种做法,即数据报片通过一个网络就进行一次组装,试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
【答案】前一种方法对于所传数据报来讲仅需要进行一次分段一次组装,用于分段和组装的
开销相对较小。但主机若在最终组装时发现分组丢失,则整个数据报要重新传输,时间开销很大。
后一种方法分段和组装的次数要由各个网络所允许的最大数据报长度来决定,分段和组装的开销相对较大。但若通过一个网络后组装时发现分段丢失,可以及时地重传数据报,时间开销较前者小,同时可靠性提高。但是并非所有的数据报片都经过同样的路由器,在每一个中间路由器进行组装时可能总会缺少几个数据报片。另外,组装后的分组可能在进入后面网络时分片,这样增加了路由器处理的开销。
6. 在浏览器中应当有几个可选解释程序,试给出一些可选解释程序的名称。
【答案】解释程序是一个复杂的程序,其核心是一个模仿计算机的简单循环。解释程序维持一个指令指针,在初始化时指令指针指在小应用程序的开始处。在每一次循环操作时,解释程序在指令指针指向的地址读取字节码,然后解释程序对字节码进行解码,并完成指明的操作。
在浏览器中,HTML 解释程序是必不可少的,而其他的解释程序则是可选的。例如,Java 是可选解释程序,但是在运行java 的浏览器时则需要两个解释程序,即HTML 解释程序和Java 小应用程序解释程序。
解释程序除了应具备基本的指令解码功能,还必须包括对Java 运行环境的支持。也就是说,一个Java 解释程序必须能够在屏幕上显示图形,接入到因特网,以及执行I/O操作等。此外,解释程序必须设计成使小应用程序能够利用浏览器的设施来读取和显示静态和动态文档。因此,在浏览器中的Java 解释程序必须能够与浏览器中的HTTP 客户以及HTML 解释程序进行通信。
7. 试根据IP 地址的规定,计算出如表所示中的各项数据。
表 IP 地址类别表
【答案】(1)A 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占1个字节,且第一位固定为0, 可指派的网络号为126个(即)。减2是因为网络号为00000000的IP 地址是保留地址,网络号为01111111的IP 地
)。址用于测试本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 A 类地址的主机号占3字节,因此每一个A 类网络中的最大主机数为16777214个(即
网络上的所有主机;
(2)B 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有2字节,且前两位固定为10。网络号字段的后14位无论如何取值,网络号字段都不可能是全0或全1,因此网络总数不用减2。但B 类网络地址128.0.0.0是不指派的,可以指派的B 类最小网络地址为128.1.0.0。因此B 类地址可指派的网络数为16383个(即),每一个网络上的最大主机数为65534个(即
减2是因为全0的主机号字段表示该IP 地址是“本主机”所连接到的单个网络地址,而全1表示该),减2是因为要扣除全0和全1的主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