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909机械设计基础二[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对于液体动压向心滑动轴承,其结构参数、润滑油的粘度和配合一定时,仅降低轴和孔的表面粗糙度,是否可以提高承载能力?为什么?

【答案】提高表面加工精度质量,选用较小粗糙度值,可以使小一些但仅是一种不经济的、稍可提高承载能力的方法。此外,可在提高结构刚度、保证安装精度、采用良好的密封和过滤润滑油装置、提高其清洁度等维护方面,改善轴承的可靠性、稳定性及承载能力。

2. 压配合连接的装配方法有哪两种?各用于什么场合?

【答案】压配合连接的装配方法有压入法和温差法两种。压入法因会降低连接的紧固性,仅用于对连接质量要求不高的场合。当对连接质量要求较高时,可用温差法。

3. 表面接触疲劳强度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表面接触疲劳强度的条件为如果满足此条件,则表面不会发生点蚀失效。

4. 零件在轴上的轴向固定、周向固定的目的是什么?常用哪些固定方法?

【答案】零件在轴上的轴向固定的目的是使轴上零件在轴上有一个确定的位置,常用的固定方法有:轴肩、挡圈、套筒、圆螺母等组合结构。

零件在轴上的周向固定的目的是确定轴上零件与轴的相对位置以传递一定的运动和动力,常用的固定方法有:键、花键、过盈配合、成形连接等结构。

5. 试说明弹簧的簧丝直径d ,弹簧中径D 和弹黉的工作圈数n 对弹簧强度、刚度有什么影响?

【答案】根据弹簧的强度计算公式和刚度计算公式

)可知其他参数不变时,有:

(1)簧丝直径d 愈大,弹簧的强度就愈高,刚度就愈大;

(2)弹簧中径D 愈大,其强度就愈低,刚度就愈小;

(3)弹簧工作圈数n 愈多,其强度不变,刚度愈小。

6. —个普通的三级减速传动装置,其中有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和普通V 带传动,请按高速到低速排列其顺序,并简述理由。

【答案】普通V 带传动一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一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理由:V 带传动传动平稳,噪声小,在多级传动系统中,一般应放在高速级。齿轮传动精度不高或在高速下运行时,振动和噪声较大,所以在一般精度条件下不宜用于高速。而其中,斜齿

(其中旋绕比

圆柱齿轮传动较直齿圆柱齿轮平稳,相对适用于高速、重载传动。

7. 斜齿轮传动的接触强度计算中的重合度系数考虑了重合度对单位齿宽载荷的影响,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它与斜齿传动的端面重合度和纵向重合度有关。

8. 试分析影响带传动工作能力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怎样影响带传动的工作能力?

【答案】带传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定心性好,对轴的疲劳强度削弱小,承载能力高,抗冲击载荷性能好;缺点是,要求加工精度高,装配不方便。

常用的装配方法有压入法和温差法,过盈量和直径较小时常用压入法,过盈量和直径较大时用温差法。

影响应素有:(1)初拉力

力越大,带与带轮的正压力越大,最大有效圆周力越大。但若过大,带的磨损加剧,带内应力增大而造成带的松弛和寿命降低;(2)包角a 。最大有效圆周随包角增大而増大;(3)摩擦系数f 。f 越大,则最大有效圆周力

越小。 越大;(4)带的单位长度质量g 和带速v 。g 、v 越大,最大有效圆周力

9. 如何提高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答案】设法减小零件的应力集中,减小零件的绝对尺寸,对零件进行表面强化

10.哪些表面处理方法可以提高轴的抗疲劳强度?(举出四种)

【答案】渗碳、氰化、表面高频淬火等各种热处理以及滚压加工及喷丸等表面强化处理,对提高轴的抗疲劳强度均有显著效果。

二、分析计算题

11.如图所示:滑块由差动螺旋带动在导轨上移动,螺纹1为

为右旋,

(1)手柄按图示方向(从左向右看为顺时针)转1圈时,滑块移动距离为多少?

(2)若螺纹2螺旋方向改变,手柄按图示方向(从左向右看为顺时针)转1圈时. 滑块移动距离为多少

? 螺纹2为螺纹1

【答案】(1)当两螺纹均为右旋时,当手柄按图示方向旋转一圈时,

螺杆向右移动距离为

,滑块在螺杆上向左移动的距

(2)当螺纹2旋向反向,即当螺纹1右旋,螺纹2左旋时,手柄瞬时针转一圈时,螺杆向右移动距

离滑块在螺杆上向右移动距

12.如图1所示的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中,已知高速级齿

低速级齿

齿轮啮合效率(2)低速级斜齿轮分度圆螺旋角

(3)各轴转向及所受转矩。

滚动轴承效率模

数求: 模

数输入功率所以滑动向右移动距离

为,所以滑块向右移动的距

离(1)低速级小齿轮的齿(旋)向,要使中间轴上的轴承所受的轴向力最小; 为多少度时,中间轴上的轴承所受的轴向力完全抵消;

图1

【答案】(1)齿轮1为右旋,根据主动轮的右手法则,可知所受轴向力竖直向下,则与其啮合的齿轮2的轴向力为竖直向上。为使中间轴的轴承所受轴向力最小,则齿轮3的轴向力方向竖直向下,和其转向符合左手法则,故齿轮3为左旋。

(2)为使得中间轴上的轴向力完全抵消,令

根据轴向力计算公式可得到:

对于轴II

上有即:

联立式

解得)得: ,即低速级斜齿轮上面的螺旋角大小为

(3)根据箭头法可得各轴转向如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