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086社会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制度(社会设置)
【答案】社会制度又称社会设置,是指制约和影响人们社会行动选择的规范系统,是提供社会互动的相互影响框架和构成社会秩序的复杂规则体系。构成社会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价值观与价值判断、行为规则与奖惩体系、组织设置、权力体系。
2. 逆向社会化
【答案】逆向社会化,又称反向社会化,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现象。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3. 舒茨(AIfred Schutz)
【答案】舒茨是美国社会学家,现象学社会学的主要创始人。经典著作《社会世界的意义构造》。他反对实证主义社会学把“社会世界”与“自然世界”等同和按照自然科学模式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过程的做法。他关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观因素,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不是实证主义所说的“社会事实”,而是社会事实的意义。他主张社会学应置身于生活世界中,对互为主体性的人们的微观互动过程进行研究,认识社会的结构、变化和性质。故他也把自己的现象学社会学称为“生活世界构成的现象学”。
4. 索引性表达
【答案】索引性表达是指日常沟通行动“依赖于对意义的共同完成且未经申明的假设和共享知识”,就其意义而言,它是完全依赖于其情境的,也即它是由情境限定的。日常生活中的索引性表达,尽管模糊和不精确,却不妨碍社会互动的进行。索引性表达是加芬克尔在《常人方法论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5. 现代化
【答案】广义的“现代化”一词,被用来泛指人们正在经历的任何一个当前的时间阶段。狭义的“现代化”概念指的是十七八世纪(尤其是从工业革命以后)从欧洲起源,之后逐渐扩散到全球的、一种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的、新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
6. 政治社会化
【答案】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包括政治
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等)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现在,政治社会化己经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政治社会化对政治系统进而对整个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两个方面的促进作用:
①从个体的角度来讲,它培养个体的政治参与热情和能力;
②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它培养个体对某种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的认同、忠诚和责任感。个体的政治参与热情和能力是现代民主制度运转的必要条件,否则,即使设计得十分精致的政治制度也会沦为一具空壳。
二、简答题
7. 试分析论述社会学研究中的后实证主义思潮。
【答案】实证主义思潮主要集中于其对实证主义的扬弃、思潮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研究。
(1)对实证主义的扬弃。实证主义是一种立足于感觉经验的研究准则。它主要反对形而上学,重视经验和感性资料在社会认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论上格守经验主义,强调价值中立性。后实证主义是实证主义在经受众多批评后的修正的总称,承认研究者不能“证实”一个理论或其他因果命题,但是可以通过消除其他解释来增强这一理论。
(2)后实证主义承认在社会学研究中应该包含理论指导以及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在资料搜集中也可以加入被调查者的主观感受和观点。严格的自然科学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社会科学,所以发展出来了准实验研究。
(3)后实证主义的社会学研究思潮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柯林斯、布东和亚历山大。
8. 简述文化的基本功能。
【答案】(1)文化的含义: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也可以说,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
(2)文化的功能:人类是由于共同生活的需要才创造出文化来的,文化在它所含盖的范围内、在不同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①文化的整合功能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对于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所发挥的作用。社会群体中不同的成员都是独特的行动者,他们基于自己的需要、根据对情境的判断和理解采取自己的行动。
②文化的导向功能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在群体和社会生活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可能会采取多种行为,或者为了达到目标他们可能会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什么是合适的行为和行为方式,这必须通过共享文化来做出判断。③文化的维持秩序的功能文化是人们在以往的共同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是人们通过比较和选择认为是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某种文化的形成和确立,就意味着某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被认可和被遵从,这也意味着某种秩序的形成。而且只要这种文化仍然在起作用,那么由这种文化所确立的社会秩序就会被维持下去,这就是文化的维持秩序的功能。
④文化的传续功能在仟何社会中文化都有传续功能,其机制是文化占有者通过社会化等方式“迫使”下一代或后来者认同本群体、本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价值和行为规范。后者在接受这种文化的同时也就接受了在这种背景下生活的“知识”。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或群体之间,文化所表现的区别要比人类的皮肤颜色或任何其他生理现象所表现的区别深刻得多。地域、疆界只能划出两个国家、民族形式上的区别,只有文化才能表现出其内在本质上的区别。
9. 简述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
【答案】(1)帕森斯提出了一种关于社会行动的概念构架,称为“手段一目的”框架。用来说明这一框架的基本概念,帕森斯称为“单元行动”,是社会行动最基本的单位。每一个单元行动包括下列要素:
①行动者,是指作为行动主体的个人;
②目的,是行动者所要达到的未来目标;
③情景,是目标实现的环境因素,它又分为两个方面,行动的条件和手段。其中前者是行动者小能控制、难以改变的,而后者是可控制的;
④规范限定:帕森斯认为这是一个复杂力一面,但对行动过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思想、观念、行为取向等,这些都制约着目标的确定和实现目标中手段的选择。
(2)帕森斯指出,这一行动理论有如下几个推论:
①行动是一个时间过程,时间范畴是最基本的。
②行动存在着错误的可能性,因为行动者对目标的确定、手段的选择是随机的。
③在特殊意义上,行动是主观的,即这里所说的主观,是对行动者而言的。
④行动的情景涉及自然环境、生物有机体等方面,但其具体内容不是行动理论所研究的。
10.试分析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
【答案】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包括:
(1)环境问题从中国的情况看,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一些具体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风沙、生活垃圾污染、绿化不足、森林破坏、公共场所污染、农药污染、荒漠化、工业垃圾污染、海域污染、野生动植物减少、耕地减少和质量下降等。
(2)人日问题
①人口数量庞大从数量方面看,中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基数庞大、育龄人群比重高以及在此基础上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居世界落后行列,而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则给我国人民的就业、教育、住房、交通、医疗、社会福利等力一面造成很大压力,成为许多其他社会问题的根源。
②人日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动态变迁过程。当总人口中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升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比例相应降低时,这一过程就称为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人口老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