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农业大学商学院851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节俭悖论
【答案】传统的观点认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但是凯恩斯却提出了与之相矛盾的观点。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产出由包含消费支出的总需求决定,也就是说,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产出的增加,消费支出的减少会引起国民产出的减少,即消费变动与国民产出变动呈正向变动关系。同时由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知道消费与储蓄具有互补关系,因而可得出储蓄变动与国民产出变动呈反向变动关系。也就是说,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产出,使国家经济衰退,对十社会来讲是恶的; 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产出,使经济繁荣,对十社会来讲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俭悖论”。
2. 资产组合理论
【答案】资产组合理论是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根据这些理论,人们把持有货币作为自己资产组合的一部分。这一理论关键的观点是货币提供了小同于其他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组合。特别是货币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名义的)收益,而股票与债券的价格会上升或下降。因此,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家庭选择持有货币作为他们最优资产组合的一部分。
资产组合理论预言,货币需求应该取决于货币和家庭可以持有的各种非货币资产所提供的风险与收益。此外,货币需求应该取决于总财富,因为财富衡量了可以配置于货币和其他资产的资产组合的规模。例如,可以把货币需求函数写为:
e ,其中r s 为预期的股票实际e 收益; r b 为预期的债券实际收益; π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而W 为实际财富。r s 或r b 的提高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其他资产变得更有吸引力。π的上升也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货币变得更缺乏吸
引力。W 的增加提高了货币需求,因为更多的财富意味着更大数量的资产组合。
3. 相对收入
【答案】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是由杜森贝利提出的,消费者的消费并不是完全由收入决定,它会受到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棘轮效应)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示范效应)的影响,所以是相对决定的。其要点包括:①从长期来看,消费与收入维持在一固定比率上,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但短期消费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函数; ②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容易随收入提高而增加,但不易随收入降低而减少,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即消费者决定当期消费时,不能摆脱过去的消费习惯,使当期消费决定于当期收入及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③根据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群消费水准的影响。因而短期消费函数随社会平均收入提高而整体向上移动。
4. 经济增长
【答案】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具体理解,经济增长有以下两层含义:
(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体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增加,即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
(2)经济增长是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加。若用Y t 表示t 时期的总产量,Y t-1表示(t-1)期的总产量,则总产量意一义下的增长率可表示为:
若用y t 表示t 时期的人均产量,Y t-1表示(t-1)期的人均产量,则人均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可表示为: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人均总产出增长率的高低则体现了经济效率的高低。
二、简答题
5. 简要说明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IS-LM 模型和AD-AS 模型各自的基本特征。这三个模型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
【答案】(1)收入一支出模型、IS-LM 模型和AD-AS 模型各自的基本特征
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一支出模型)之所以被称之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因为仅考虑到产品市场,不涉及到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在分析中,投资被作为外生变量进行分析,不受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
IS-LM 模型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用来确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水平。与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一支出模型)不同的是,IS-LM 模型中投资是一个内生变量,受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一支出模型)和IS-LM 模型都属于短期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都假定价格不变,即认为价格是刚性的。而AD-AS 模型属于中期分析,该模型取消了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着重说明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另外,AD-AS 模型将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结合起来,分析的是三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
(2)三个模型之间的内在联系
事实上,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IS-LM 模型和AD-AS 模型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取消投资小受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的假定,IS-LM 模型中的IS 曲线可以根据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予以推导; 取消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AD-AS 模型中的AD 曲线可以根据IS-LM 模型予以推导。
6. 为什么住宅建筑支出不被看作是耐用品消费支出而被看作是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答案】住宅建筑即当年建造的为私人所购买和使用的房屋总值,它之所以被列为投资的一部分,是由于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能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增加看作是投资的一部分。当然,房屋被消费的部分可算作消费,因此房客支付的房租要作为他的消费支出计入GDP 。
7. 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 、NDP 、NI 、PI 和DPI 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 为什么?
【答案】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NDP 和NI ,但影响个人收入PI 。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然而,应当清楚认识到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
三、计算题
8. 假设附有理性预期的总供给函数
为,总需求函数
为
,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Y f=4000,P e 和P 分别为人们对物价的预期和实际
的物价水平。
(1)如果经济已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近期小会有政策变化的预期,名义货币供给M'=1000,政府购买G=1000,实际的物价水平是多少?
(2)如果中央银行宣布名义货币供给增加1000,且言行一致,产量水平和实际价格水平将为多少?
(3)如果中央银行公开宣布增加名义货币供应1000,实际却增加了5000,产量水平和实际价格水平是多少?
【答案】(1)如果经济己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近期不会有政策变化的预期,则有:
解得:P=10,即实际的物价水平为10。
e (2)如果中央银行宣布名义货币供给增加1000,且言行一致,则此时P=P,产量仍为充分就业状态的产出水平。此时由总需求函数有:
解得:P=20。故若央行宣布增加名义货币1000且言行一致,此时产量水平为4000,实际价格水平为20。
e (3)中央银行宣布增加货币供给1000,因此这时的P =20,但实际货币供给增加了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