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安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801专业课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西安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801专业课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2

2017年西安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801专业课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10

2017年西安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801专业课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18

2017年西安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801专业课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28

2017年西安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801专业课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37

一、名词解释

1. 法曲

【答案】法曲是隋唐时期宫廷燕乐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主要特点在它的曲调和所用乐器方面,接近汉族的清乐系统,比较优雅一些,因此也称为清雅大曲,东晋南北朝称作“法乐”。其主要乐器有铙钹、钟、馨、幢箫、琵琶。至唐朝又搀杂道曲而发展至极盛阶段。著名的曲子有《赤白桃李花》、《霓裳羽衣》等。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认为,法曲接近于汉族民间音乐,所用曲调和乐器近于汉族的清乐系统,风格幽雅。《中国音乐词典》中将法曲视为大曲的一个品种,曲式结构与一般燕乐大曲无异。而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则认为法曲是区别于大曲的以器乐演奏为主(其中有部分歌唱)的纯音乐形式,常从大曲中选出器乐与歌唱部分演奏、演唱。

2. 《海青拿天鹅》

【答案】《海青拿天鹅》是琵琶套曲,产生于元代,目前所见《海青拿天鹅》的最早谱本,是北京智化寺保存的康熙三十三年(1694)的手抄本,华秋苹《琵琶谱》、李芳园《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均有此谱。乐曲共有18段,由引子和五部分组成,生动地描写了海青捕捉天鹅时激烈搏斗的情景,反映了蒙古人民的狩猎生活,具有风趣、紧张、激烈的音乐情绪。《海青拿天鹅》不仅是一首标题性的琵琶乐曲,在创作和演奏技法上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性,而且还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首手弹琵琶曲,据此推断,我国琵琶艺术由横抱拨弹的外来形态向竖抱手弹的民族形态的演变,至迟在元代初年已经完成。由此,这首琵琶古曲在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3. 八音

【答案】八音是周代出现的一种乐器分类法。根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成八类: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各类别代表性乐器如下:金(钟)、石(磬), 丝(琴)、竹(管)、匏(笙)、土(埙)、革(土鼓、足鼓)、木(柷、敌)。八类乐器中,以“革”类的鼓和“竹”类的吹管乐器数量最多,二者占有先秦乐器总数的一半以上。“金”类的钟和“石”类的磬也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们以富于穿透力的音色、精密的音律和宽广的音域,体现着当时音乐文化的进步。琴瑟类弹奏乐器的出现,则以富于歌唱性的音色和更加细腻的感情色彩反映了周代乐器的成熟与发展。此外,八音乐器中己经有了不少乐器组合形式,如“琴瑟和鸣”、“钟鼓喤喤”等。八音乐器分类法的产生,标志着当时我国器乐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

4. 简要论述商代音乐的特点。

【答案】商代音乐特点为:

(1)相传商的始祖契因其母吞玄鸟卵而生,因而商族以鸟为图腾,并且有着崇尚鬼神的习俗,这使得商代音乐具有鲜明的巫文明特点。商人非常迷信,《礼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各种神秘的巫术活动十分盛行。商代专门从事占卜活动的女性为巫,男性为现。作为神权统治的直接参与者,他们不仅具有相当高的地位,而且在频繁的祭祀、巫术活动中,载歌载舞,可谓是当时职业的音乐舞蹈家,“巫乐”由此形成。根据卜辞中的记载,商代祭祀歌舞常常夜以继日地进行,表现内容往往既有降神、祈雨的神秘色彩,也不乏赏心悦目的爱情生活,因而商代的“巫乐”在酣歌狂舞、漫无节制的同时,也是华丽多姿、热闹非凡的。

(2)自商代起,中国音乐进入了信史时代。民间的音乐和宫廷的音乐,都有长足的进步。由于农、牧、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冶铸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而使乐器的制作水平飞跃,大量精美豪华的乐器出现了。乐舞是宫廷音乐的主要形式。商代最后一个帝王封命令乐师制作了华丽放荡的“淫乐”,通宵达旦狂欢,形式奢侈华丽、内容荒诞污秽。“巫乐”和“淫乐”一个是民间音乐,一个是宫廷音乐,两者共同构成了商代音乐的特殊面貌。

5. 俗讲

【答案】俗讲是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佛教徒在宣讲教义时,为使更多的百姓接受,常常将深奥的佛教哲理通俗化,利用讲故事和唱经的方式进行宣传,称作俗讲或讲经文,宣讲人叫做俗讲僧,讲唱的底本叫做变文。俗讲是在佛教中最早出现的宣传宗教教义的说唱,主要由高僧法师担任,其题材内容限于宗教本身,曲调多为转读梵呗,可能还保留了佛教传入我国时外来音调的较多因素或原貌,如《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等。著名的俗讲僧如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记载的文叙。

6. 诸宫调

【答案】诸宫调是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属于中国北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文学,是从变文和教坊大曲、杂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集若干套不同宫调的曲子轮递歌唱而得名。诸宫调以说唱为主,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据《碧鸡漫志》等书载,诸宫调由北宋汴京勾栏说唱艺人孔三传创始。其音乐特点在于将不同宫调的许多曲牌连接起来演唱,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属叙事体,其中唱词有接近言体的部分,因而以体制宏大、曲调丰富著称,适合于表现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诸宫调伴奏乐器主要是鼓、板和笛,后来也有用水盏打拍,或用弦索伴奏的。目前保存下来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金章宗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其他诸宫调作品还有无名氏作的《刘智远诸宫调》、元代王伯成的《天宝轶事》,都已残缺不全。诸宫调为后世戏曲音乐开辟了道路,标志着我国说唱艺术进入成熟时期的标志。宋代己用诸宫调的曲调来演唱宋杂剧了,至元代,其曲调对北方杂剧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影响,它的重要的艺术手段,都为元杂剧所吸收。元杂剧进入兴盛时期,诸宫调开始衰亡,久而久之,渐渐为人们所陌生。

7. 八十四调

【答案】八十四调是中国古代宫调理论体系,由隋代音乐家郑译、万宝常在融合汉传统宫调理论和苏祗婆龟兹宫调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以十二律旋相为宫,构成十二均,每均都可构成七种调式,共得八十四调。理论上的八十四调首见于《隋书》,然而在实践中,非平均律律制中存在很难解决的旋宫问题,因此八十四调是受限制的。这一埋论的提出,反映了西域音乐传人后对中国音乐调式体系结构的影响,并促进了当时的律制改革。

8. 《霓裳羽衣曲》

【答案】《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又名《霓裳羽衣歌》或《霓裳羽衣舞》,相传由唐玄宗创作,另有说法是唐玄宗根据印度《婆罗门曲》改编。从唐诗的记载中可知,这首大曲的音乐具有浓厚的西域佛教音乐成分,舞者的服饰则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调色彩。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霓裳羽衣歌》及其注文为了解这首作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据其推断,这部大曲音乐共有36段(散序6段、中序18段、曲破12段)。其中最精彩的音乐是抒情气息极其浓郁的散序部分,结尾则一反大曲在急剧的节拍中结束之常态,而是缓慢地终止。该曲早已失传,学术界一般认为,宋代姜夔于1186年发现并保存下来的《霓裳中序第一》,可能就是乐曲中间的一段。《霓裳羽衣曲》有着极为感人的艺术魅力,代表着唐代歌舞音乐的最高成就。

二、选择题

9. 蒲松龄俚曲共有( )部作品。

A.13

B.14

C.15

D.16

【答案】C

【解析】蒲松龄坐馆三十余年的西铺毕家是豪门贵族,一直就有编写演唱但曲的传统,这给蒲松龄编写俚曲故事准备了极好的社会氛围和条件。蒲松龄集一生之阅历,汇明清俗曲之精华,取诸宫调、南北曲的曲牌联套成曲,于完成了15部俚但曲的创作。无论是在文学方面,还是在音乐方面,这些但曲均具有极高的价值。

10.《羯鼓录》的作者是( )。

A. 南卓

B. 崔令钦

C. 元万顷

D. 唐玄宗

【答案】A

【解析】《羯鼓录》是一部音乐史料,共有一卷。唐朝的南卓编撰。《羯鼓录》分前、后二录。前录成于大中二年(848年),后录成于大中四年。此书保存了关于唐代乐器羯鼓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