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艺术与设计学院630艺术概论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何为浙派? 有哪些代表性画家? 试举出儿件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成就。
【答案】(1)浙派
浙派是明代前期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最早形成于明代,钱塘人戴进以其非凡的创造力和独特的风格创立了“浙派”,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以地别命名的绘画流派。浙派与明代宫廷绘画(院体派)曾呈双峰之势,两派并列雄踞当时中国画坛,代表了当时中国绘画的主流。
(2)代表性画家及作品
①戴进
戴进,字文进,号静庵,明代著名山水画画家。
a. 他的山水画措景丰富,多生活实感,大多构图剪裁精当而景象恢宏,造型明快而富于质感,笔墨劲简而法度谨严,格调洒脱而清爽隽逸。
b. 人物画作品有早期的《达摩六代祖师像》,花鸟画有《蜀葵峡蝶图》。
c. 戴进作为一名职业画家享有盛誉,被某些文人画家称之为职业画家“第一”,产生广泛的影响,拥有众多的追随者,称这一派为“浙派”。
②吴伟
吴伟,字次翁,号小仙,明代著名画家。
a. 被誉为“仙人笔也”、获“画状元”,源于戴进,而笔法更逸,用水更多,气魄更大,布景造型更简括整体。
b. 多人物山水画,用笔横涂直抹,似若随意。继承多于创造,迥出时流,画法轻松如意。 c. 代表作是《柳下读书图》、《梅下抚琴图》、《武陵春图》,后继者被称为江夏派。
2. 简要介绍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特点。
【答案】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主要有盆、碗、罐等。早期和中期也有类似半坡的葫芦形瓶。以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最为典型。
(1)造型多为大口、小底、曲腹的盆、碗。盆较大,口部有折沿,挺秀饱满,轻盈稳重。碗较小,直口。
(2)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曲面之间,穿插活
泼的点和线,使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二方连续的组织结构,是节拍的具象化,更使之有较强的音乐效果。反映了原始的恬淡、闲静的心态。
(3)纹饰多绘于陶器的上腹部,这是最显著的部位,同时也加强了造型的丰满感。多为红地黑花及少量白衣彩陶。主要为以圆点、钩叶、弧边三角及曲线组成的带状纹饰,还有垂障、豆荚、花瓣、网格等图形。出现了鸟纹和蛙纹,鱼纹多已半图案化,头体分开。因其图案以圆曲线为主,曲弧度大,具有奔张之势,流动感强。
3. 简述赵孟倾的绘画理论。
【答案】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他博学多识,在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艺术主张。
(1)“作画贵有古意”
赵孟頫曾言:“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他从文人的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反对南宋“院体”中柔媚纤巧的画风。赵孟頫打出复古的旗帜并不是真的要恢复古代(晋唐)的画风。“古意”的真正意图是通过一种理想的审美标准去打破南宋以来越走越狭隘的院体画画风。
(2)“书画同源说”
赵孟頫强调书画同源,提倡将书法用笔进一步引进绘画之中,加强其艺术表现力。“书画同源说”是中国传统书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是指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 另一方面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后者就成为文人画兴起的重要理论根据之一。书法的地位提高以来,一直都是文人士大夫的雅戏。一旦将书法与绘画的本源统一起来,就直接否定了画工和工匠的创作。这样一来,只有士人,也就是有文化、有功名的人作的画才算得上是画。换句话说,只有文人画这一种画体。由于赵孟頫在艺术上的地位,使得他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拥护和众多画家(文人十大夫画家)的推崇。甚至形成了元代文人画的一个创作图式,那就是以书入画。所谓以书入画就是将书法的表现手法融入绘画创作中去。无疑,赵孟頫“书画同源”的理论对元代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代表作《秀石疏林图》就体现了他的“书画本来同”的理论主旨。
赵孟頫的绘画实践和艺术主张集中体现了元代文人画在继承宋金基础上的新发展,对当时和后世绘画产生了巨大影响。
4. 列举清代木版年画的刻印中心及各自的表现题材、呈现风格。
【答案】明代后期出现了印制木板年画的作坊,到清代前期又有扩大和增长。全国己经形成了若干生产中心。这些年画中心的生产能力强,行销范围广,而且有着鲜明的地区特色,最著名的有天津杨柳青、江苏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县杨家埠。
(1)天津杨柳青年画
①位于天津以西的杨柳青年画题材广泛,包括神码、生活风俗、历史故事、戏曲小说、娃娃
美人等。
②绘画风格上,明显受到殿版版画和宫廷绘画的影响,追求绘画效果,单色制版,人工染色,刻工精细,赋色鲜丽。
产品行销北方、东北和西北等地,代表作品有康熙年间的《喜叫哥哥》、乾隆年间的《盗仙草》和道光年间的《庄稼忙》等。
(2)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在苏州北城工艺美术行业的集中地。明代开始印制年画,康熙年间出现了年画作坊,雍正、乾隆朝时更为兴盛。
①表现内容以故事性画面为主,并乐于表现城市面貌与市民生活。
②采取套色木刻的方法,善用粉红、粉绿等色彩,作风比较写实,明净强烈。
代表作品有《苏州阊门图》、《花果山猴王开操》、《百子全图》等。
(3)杨家埠年画
①杨家埠在山东潍县城东北,内容以神码为主,体裁形式丰富多样,如炕头画、窗顶画、窗旁画等。
②风格上受杨柳青年画、桃花坞年画的影响,造型夸张,构图饱满而富有装饰性,色彩以红、绿、黄、紫为主,对比强烈,风格质朴生动。
代表作品有《门神》、《男十忙》、《女十忙》等。
5. 试比较沈周、文徵明艺术风格的差异。
【答案】(1)沈周、文徵明其人
①沈周是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②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号衡山居士。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夕,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2)沈周和文徵明艺术风格的差异
①沈周用笔以粗者为主,用笔融进了浙派的力感和硬度,丘壑增添了守人之骨和势,将南宋的苍茫浑厚与北宗之壮丽清润融为一体,其抒发的情感也由清寂冷逸而变为宏阔平和。笔丰墨健,意态轩昂,尤能在温雅恬静的情调里表达恢宏的胸襟、丰富的想象与旺盛的生命力,代表作品有《夜坐图》《江村渔乐图》等。
②文徵明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而以细笔为主,师法赵孟頫、王蒙,于繁密中见文秀,情调闲静典雅; 设色多青绿重彩,问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 布景是层叠而上缺少纵深空间表现; 邱壑林木棱角分明而略有变形,笔墨于干枯中见秀润,于熟练中显生涩。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代表作品有《古木寒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