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71公共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辨析题
1. 马斯洛认为,任何人对各层次的需要满足都是相对的,如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满足40%就算相对满足了。
【答案】F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认为任何人对各层次的需要满足都是相对的,但是对于满足到什么程度算是相对满足没有界定,这个标准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主观感受。
2. 管理学反映了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性,具有显著的科学性。但是,管理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使管理木身无法完全量化,因而它是一种不精确的科学。
【答案】T
管理科学性是指在管理领域应用科学方法,综合抽象出管理过程的规律、原理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但由于管理环境的多变性,使得不能对管理过程做精确的界定,这就需要管理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因此管理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3. 参谋职权是指参谋人员或职能部门主管所拥有的原属于直线主管的那部分权力。
【答案】T
为了确保参谋人员作用的合理发挥,授予他们必要的职能权力往往是必须的。授予职能权力是指直线主管把原本属于自己的指挥和命令直线下属的某些权力授给有关的参谋部门或参谋人员行使,从而使这些参谋部门不仅具有研究、咨询和服务的责任,而且在某种职能范围内(比如人事、财务等)具有一定的决策、监督和控制权。
二、简答题
4. 三个和尚没水喝与三个臭皮匠能胜过诸葛亮说明了什么样的管理问题?
【答案】(1)二个和尚没水喝与三个臭皮匠能胜过诸葛亮说明群体决策优于个体决策。
三个和尚代表的是三个分散的、独立的个体; 三个臭皮匠代表的是一个群体,1个团队。群体决策有很大的优势,它能提供更全面更完整的信息和知识。俗话“三个臭皮匠能顶诸葛亮”就是这个道理。在决策过程中,群体带来了各个方面的经验和观点,这是单独个体做不到的。
(2)三个和尚没水喝与三个臭皮匠能胜过诸葛亮说明了团结协作很重要。
三个和尚与三个臭皮匠都各是三个人,结果却大不相同。三个和尚没有团结协作的意识,互相推睡,造成了谁都没有水喝的结果; 三个臭皮匠互相商量着做事情,其结果就是1+1>2。
5. 请简要描述期望理论模式。
【答案】期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
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作某些事情以达到这个目标。
用图形表示,如下图所示。
简化的期望模式
①期望或努力一绩效联系:个体感到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可以达到某种工作绩效的可能性; ②手段或绩效一奖赏联系:个体相信达到一定绩效水平后即可获得理想结果的程度;
③效价或奖赏的吸引力:从工作中可以获得的结果或奖赏对个体的重要性程度。效价主要关心的是个人的日标与需要。
(2)用公式表现为:
式中,M 表示激发力量,V 表示目标效价,E 表示期望值。
期望理论说明,激励实质上是选择过程,促使人们去做某些事的心理将依赖于效价和期望值两个因素。这个公式实际上提出了在进行激励时要注意:
①设置目标应符合下列各点:a. 必须将组织目标纳入其中或将组织上所希望出现的行为列为目标导向行动,使成员只能在完成组织目标后才能达到个人的目标; b. 目标的设置必须是受激励者所迫切需要的; c. 目标的设置要适当,目标太大望洋兴叹,目标大小激励不够; d. 设置目标最好让大家参与讨论。
②管理者在设置目标的同时,还应提供一定的保证条件,也就是说要提高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6. 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哪些程序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呢?
【答案】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其含义包括: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既可以是单个的管理者,也可以是多个管理者组成的集体或小组); 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和利用机会,即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为了利用机会。
在管理过程中,通过以下程序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正确理解决策制定的每个阶段。决策制定过程的步骤,它包括8个基本步骤。整个过程开始于识别决策问题和确定决策标准,以及为每个决策标准分配权重,然后进入到开发、分析和选择备择方案,这些方案要能够解决你的问题。接下来是实施备择方案,以及最终评估决策的结果。对于每个阶段都应该与实际相结合,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并且使每个阶段之间能够很好地衔接起来。
(2)区别利用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是指管理者在处理常规问题时用到的模仿
先例的决策。而非程序化决策是具有惟一性的和不可重复性的决策。当管理者面临结构不良或者独特的问题时,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它要求采用非程序化决策方法现裁现做,根据问题定制解决方案。实世界中,很少有哪个管理决策是完全程序化的或完全非程序化的,这是两种极端情况,绝大多数决策是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作为领导者应该正确分析每次问题出现的原因和采取最合适的解决方法,使之得到合理地解决,最终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3)遵循有界理性的决策标准。尽管完美理性存在着局限性,管理者仍然被期望在制定决策时遵循理性的过程。管理者知道一个“好”的决策者应该做哪些事情,包括识别问题、考虑备择方案、收集信息以及果断地但又是谨慎地采取行动。因此管理者被要求具备正确的决策行为,做到这一点,管理者就会对他的上级、同级以及下级表明他们是有能力的,以及他们的决策是理智的和经过周密考虑的。由于管理者不可能分析所有决策方案的所有信息,因此他们只是制定满意的、而不是使目标最大化的决策。换言之,他们所接受的决策方案只是“足够好”的,他们的合理性受到他们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
总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应该认真分析目标的可行性以及解决力一案的合理性,从决策制定的每个阶段入于,遵循有界理性的评判标准,使资源更有效的利用。
7. 如果你的老板要你每天早上往他或她的办公室送一杯咖啡,而你的工作说明中根本没有包含这一项任务。你将如何处理这一问题? 请运用管理者权力理论来帮助你分析。
【答案】(1)上述情况反映了在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如何认识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仅关系到管理者和员工的关系,还关系企业运营效率的高低。由于在公司管理中,存在着层级制的管理系统,因此而形成了具有上下级关系的权利系统,这种权力系统将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身份标识和区别开来,形成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2)一般来说,管理者的权力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法定权力:它代表了管理者在组织中身处某一职位而获得的权力;
②强制权力:这种权力依赖于管理者是否拥有惩罚或控制的能力;
③奖赏权力:这是一种可以为员工带来积极效益或奖赏的权力,对于满足员工的自身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④专家权力:是基于专业技术、特殊技能或知识的影响力。但是这种权利并不是每一个管理者所具有的;
⑤参照权力:这种权利源自个人所具备的令人羡慕的资源或人格特点。这种权利也并不是每个管理者所具有的。
(3)老板要求每天早上送一杯咖啡,而在工作中并没有这项任务,作为自己应该如何处理。本人认为应该做以下处理:①要清楚认识到老板这种所谓“特殊待遇”的来源。在层级制的管理系统中,管理者拥有职务法定权利、强制权利和奖赏权利,这三种权利的相互作用往往会形成一种在职消费权利,即由于特定的职务权利而导致的“特殊待遇”。这种特殊待遇是与员工处于基层的弱势地位相联系的。如果处于平等的层级中,这种现象并不是常见。②正确处理和老板之间的关系。第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员工应尽的义务和职责。第二,沟通是联系管理者和员工的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