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西大学815微观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垄断竞争市场
【答案】垄断竞争市场是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组织。具体地说,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一点:
(1)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2)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
(3)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垄断竞争的存在从总体上说是利大于弊,现实中垄断竞争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市场结构,如轻工业品市场等。
2. 比较静态分析
【答案】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例如,在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中,当外生变量的变化使得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时,均衡点的位置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新旧均衡点的分析比较就是比较静态分析。
3. 限制价格
【答案】限制价格也称为最高限价,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如图所示,原先产品市场的均衡点为E ,即均衡价格为P e ,均衡数量为Q e 。P 0为限制价格
,当价格为P 0时,需求量为Q 2,供给量为(Q 2-Q 1)为实行限制价格后的产品短缺的数(P 0 量。 限制价格 产品的短缺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即可能引发黑市交易。为了维持产品的限制价格,政府通常会采取产品配给的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打击黑市交易。 4. 一般均衡 【答案】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一般均衡分析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角度出发,考察每一种产品和每一个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和相应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供销量应有的量值。 根据一般均衡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而且还受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因此,某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都同时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 1939年,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在《价值与资本》一书中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去研究一般均衡问题,在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之间架起桥梁。当代经济学教材中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来说明一般均衡理论。 5. 占优策略均衡 【答案】在一些特殊的博弈中,一个参与人的最优策略可能并不依赖于其他人的选择。也就是说,无论其他参与人采取什么策略,该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是唯一的,这样的策略称之为占优策略。如表所示,通过对支付矩阵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A 、B 两厂商都是理性的,则这个博弈的结果是两厂商都做广告,即不管一个厂商如何决定,另外一个! 一商都会选择做广告。这种策略均衡称之为占优策略均衡。 广告博弈的支付矩阵 二、简答题 6. 根据序数效用论者关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1)如果,消费者应该如何调整两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为什么? (2)比较基数效用论者与序数效用论者关于消费者的均衡条件。 【答案】(1)序数效用论者认为,在两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和偏好给定的前提下, 如果 ,则消费者增加商品1的需求量,减少商品2的需求量,便可增加效用水平。如图所示, 在F 点,无差异曲线I 1的斜率绝对值MRS 12大于预算线AB 的斜率绝对值 。此时,消费者只需从F 点出发,沿着预算线AB 通过增加商品1的数量和减少商品2的数量,就可以增加效用水平, 直至达到无差异曲线I 2和预算线AB 的切点E ,即有 ,从而实现最大效用。 消费者均衡及其调整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调整背后的经济原因,可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譬如, 一方面,不等式左边,表明,在消费中,该消费者的主观偏好表现为此时减少两单 可以解读位商品2并同时增加一单位商品1就能保持效用水平不变; 另一方面,不等式右边 为,在市场上,两种商品的价格均为1,即两商品按市场价格的客观交换比例是1:1,因此,消费者在市场上放弃两单位商品2就可以换取两单位商品1。综上所述,在收入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只需在市场上用两单位商品2换取两单位商品1,便可在消费过程中提高效用水平。其理山是,根据该消费者的主观偏好,既然该消费者减少两单位商品2时仅需增加一单位商品1就能保持效用水平不变,那么,现在消费者在市场上能够用两单位商品2换得两单位商品1,从而使得自己能够增加两单位商品1的消费,他的效用水平自然也就增加了。 类似地,如果,则消费者减少商品1的需求量,增加商品2的需求量,便可增加效用水 。此时,平。图中,在G 点,无差异曲线I 1的斜率绝对值MRS 12小于预算线AB 的斜率绝对值 消费者只需从G 点出发,沿着预算线AB 通过减少商品1的数量和增加商品2的数量,就可以增加效用水平,直至达到无差异曲线I 2和预算线AB 的切点E ,即有 ,从而实现最大效用。(2)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于各自对“效用”衡量标准,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在两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和收入给定的前提下,基数效用论者使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得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得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 序数效用论者使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虽然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使用的分析方法、理论体系和得到的结论均不相同,但是,只要稍加推导就可以发现,两者的均衡条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具体推导如下:序数效用论者效用最人化的均衡条件 为,其中等式左边的边际替代率可以扩展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