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777教育学专业综合之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教育科学研究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理论支撑,是提高办学效益、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1)开展教育科研有利于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育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才可能产生正确的教育行为。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开展教育科研,认识和把握中小学教育规律和特点,探索素质教育的办学途径。
(2)开展教育科研,有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教育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教育工作者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教育科研可以使教师自觉钻研教育理论并运用理论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逐步探索、揭示和掌握教育规律。通过解决各种教育矛盾和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
(3)开展教育科研,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学术文化,提高办学品位,形成学校特色。通过教育科研不仅可以出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增强师生员工的科研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精神,使学校不断提升学术文化的水平。通过教育科研,能够出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形成学校的“拳头产品”,从而形成学校的优势和特色。
(4)开展教育科研,有助于校本培训,能够提高广大校长和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他们的教育科研素养。教师在参与科研活动中可以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运用教育理论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育研究的水平。从培训角度看,参加教育科研本身就是一种培训教师的有效途径,可以说是一种校本培训。
(教育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激发教师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
(5)开展教育科研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教育科研可以为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教育信息,可以进行超前论证,可以开展实验探索,提供科研成果,提出合理化建议。
(6)开展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对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探索、研究和实验,有助于揭示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可以说,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幅度。
2. 简述科研群体的基本特点。
【答案】科研群体,是指将相同专长或不同专长的人组织成课题组进行科研的一种形式。其
特点是:
(1)在同一群体中,有共同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课题。
(2)群体内组成几员在知识、技术、能力、专业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质,各有专长。不同知识能力结构,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研究风格,从而形成异质互补的趋势。
(3)群体不是单个人的简单集合体,而是有一定组织结构及行为规则,以约束和规范每个成员的行动,从而在组织体制上保证科研群体的正常运转。
(4)群体由理论基础宽厚扎实,有丰富经验,作风正派,具有组织能力的人担任课题负责人,并在群体内形成一支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骨干研究力量。
群体科学研究,由于人员结构合理,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的科研能力,发挥出群体的整体效应,因此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既能承担难度大的理论性课题,又能承担针对性强的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决策性研究课题,并且能从一个研究方向迅速转到相关的另一研究方向,高质量地完成科研任务并尽快地出成果。群体科研,有利于建设、发展学术梯队,培养学术研究的骨干,尤其是使中青年研究人员,通过课题研究迅速増长经验和才干。
3. 简述教育研究方法演进的主要趋势。
【答案】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主要趋势表现在:
(1)研究理论化程度提高(强调理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和概括性提高;理论地研究教育,关注构建完善系统的理论体系,用哲学认识论从多方面分析教育问题。
(2)教育研究方法多元化、多样性与统一性,主要表现为系统方法、数学方法等综合运用。
(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主要表现为研究目的以价值导向为根本依据,强调应用价值;研究实施强调大教育观,采取系统结构的观点;研究方法强调人的主体性,重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组织形式强调科研群体,使个体优势互补,结果评价具有明显价值取向性。
(4)教育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在提高理论化程度的同时,加强了教育实验研究,主要表现为强调教育实验并提高其科学水平;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研究定量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
4. 联系实际,叙述调查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答案】调查前的准备工作,是整个调查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调查人员无论是个人或集体,都应充分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具体应抓好如下几方面:
(1)确定调查课题。确定调查课题时,要遵循目的性原则、价值性原则和量力性原则。 (2)选取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就是被调查的单位或个人。调查对象要根据调查课题和调查目的来选取。不同的调查课题和调查目的,要用不同的方法去选取调查对象。
(3)起草调查提纲。调查提纲就是要调查的项目内容,它是搜集资料的依据。草拟调查提纲以后,还要根据调查提纲的要求,设计必要的调查表、问卷、测验题目等。
(4)制订调查计划。调查计划一般包括下列内容:调查课题,调查的目的和任务,调查对象
及范围,调查地点及时间,调查的方式方法,调查步骤及日和安排,调查的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调查报告完成的日期。调查计划的制订要详细、周密、切合实际。
(5)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这里所说的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是指规模较大的教育调查组或调查团的组织领导。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①根据调查课题的要求,选择和分配合适的调查人员。调查员要熟悉课题的有关业务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②调查组内的组织领导。领导组内的人员要统一认识、明确分工,还要有一定的纪律和制度。
③调查组以外的组织领导。主要是要争取被调查单位或个人及有关党、政领导的支持和合作。调查前应派人或写信与调查对象联系,取得他们同意。
5. 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所具有的特点。
【答案】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是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的和非逻辑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教育的客观规律。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抽象概括性与间接性
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思辨性色彩-是在纯理性的超越感性经验水平上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来间接地把握教育问题。
(2)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这里的多样性指理论研究形态的多样性。教育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需要从多方面、多视角、全方位地考察教育问题。而人们在进行研究时,也总是根据不同的哲学观建构起一定的理论模型,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去解释和说明教育现象,从而形成了众多的研究学派和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表现出理论研究形态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理论研究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形成不同教育观点和理论流派的论争,使人们的思想不致僵化,有助于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但是这里需要我们正确处理“一”与“多”、“确定”与“不确定”的关系,要形成确定的、清晰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关键在于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3)层次性
理论研究具有结构体系的层次性。根据概括程度的不同可区分为经验的和理论的两个层次。经验性层次,是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单纯排列与分类,进行各种事实的积累过程,通过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经验概念(经验定律)。
(4)超前性与继承性
教育理论的发展,无论是表现为外延式扩展(理论概括的延伸,应用范围扩展及具体化),还是表现为理论的横向发展(新旧理论之间联系尚未暴露),还是纵向质变(新旧理论之间深刻的继承性关系,旧理论作为一种特例包含其中),都体现出批判性,突破和超越的意识,不满足现状的进取精神。正是理论的更替,成为划分教育科学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但同时,理论研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