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广播电视新闻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广播电视节目
【答案】广播电视节日,是指广播电视机构播出内容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播出形式和构成单元。由于广播电视的线性传播特征,广播电视节目也必须根据线性传播的逻辑和规律,不仅要按照时间段来划分节目单位,也要按时间顺序来播出节目内容。
2. 系统性回忆
【答案】系统性回忆又称“第二天回忆”(Day-afterrecall , DAR )。主要用于广播收听率的测量。通常与电话调查相结合,始于1930年代。这种力法通常选定某一天作为听众测量的样本日期,在第二天要求随机抽取的听众回忆头一天他们所听的广播节目内容和他们听广播的情景。
3. 类型化的节目构成
【答案】类型化的节目构成是指媒介主动通过市场调查和研究来明确界定出具有不同社会价值、文化品位、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的目标受众的人口学特征,然后再通过恰当的节目类型来聚合和培养起对这一类型节目最感兴趣的这一人群。这样类型化节目构成的策略和技巧在于,既便于达到不同受众群体的人口学特征和不同广告诉求日标的最大限度契合,又便于节目本身系列性的专业化大规模生产。
4. 有线电视
【答案】有线电视(CableTelevision , CATV ),亦译为电缆电视,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分配系统,将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 它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递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型网络。有线电视与无线电视唯一的区别在于它是利用线缆传输信号,目前国际上传输视频信号的通用媒介是同轴电缆和光学纤维。
5. 视听率
【答案】视听率(Rating ),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收听)某一节目的人数占电视观众(广播听众)总人数的百分比。这是一项用来统计广播电视节目拥有观众、听众人数多少的指标。与视听率相关的测量指标还包括到达率、收视人口、占有率、毛评点、忠实度、受众构成、千人成本、毛评点成本等。
6. 民生内容
【答案】民生内容,是指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关注的是平民百姓的生活状态、生存状态和心灵状态。一切本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所想的、所关注的、所疑惑的,就是“民生新闻”的报道对象。所以它对新闻接近性的追求显而易见,重视现场声音画面的冲击力和细节的展现是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个重要特征。
7. 国有/国营型广播电视机构
【答案】国有/国营型的广一播电视机构属全体国民所有,但通常是由政府(或执政党)直接来建立、管理、控制的一种类型。国有/国营广播电视机构通常直接由政府出资兴办,代表官方立场,负起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受众的责任; 其经费主要由政府拨款,同时也依靠小部分的广告收益。
8. 广播电视经营管理
【答案】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是广播电视学与管理科学的结合,即运用广播电视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适当的计划、组织、人员分配、指导、控制及内部协调,使广播电视组织的资源系统发挥最高效能,以达成大众传播的组织目标。
9. 亚洲电视(香港)有限公司
【答案】亚洲电视(香港)有限公司简称ATV ,英文名AsiaTelevisionLtd. ,官网:http ://www.hkatv.corno是香港本土的另一家商营电视公司,前身为“丽的映声”(有线电视)及“丽的电视”。亚视设有两个频道,分别为中文(粤语)播出的本港台及英语的国际台; ATV 下辖亚洲电视企业有限公司、A TV 在线等分支机构。2002年,亚视宣布己经获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批准,亚视本港台及国际台两个频道,透过广东省有线网正式在珠三角落地。
10.简述台湾多元化发展的广播版图。
【答案】1990年代初,台湾广播机构依然有党营电台、军营电台、公营电台、民营电台4大体系,广播节目逐渐增加,内容日趋多元,一些电台不仅播第二、第三套节目,还普遍延长播出时间,很多电台开始24小时全天候播音。而台湾自1993年广播频率开放申请之后,少数播放范围为全台湾地区的大功率电台仍走综合型电台路线,以大众的普遍需求为综合目标。大部分电台在市场竞争及区隔定位的考虑下,通常采用专业电台、类型电台、社区电台等经营方式。本土化、在地化、社区化、专业化更是不少电台追求的广播节目风格走向。
(1)强化专业台,增设新栏目。原先广播频率因受当局垄断和控制,观念上对专业电台也认识不足,所以专业台并不普遍。随着广播的发展,台湾广播也开始注意强化专业台,并增设了许多新栏日,强化对目标受众的深度“豁着”。尤其是出现了24小时播出的全新闻电台(如“中广”新闻网),以适应听众扩大了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资讯的需要。广播电合传播资讯,耽电视、报纸、杂志快速,一有重大新闻即可随时报道。
(2)重视少数族群的节目制播。台湾广播近年来出现了“多声道发声,方言成薪宠”的现象。过去广播倾向国语和闽南语,但新近电台语言政策开始调整,客家语、原住民语节目陆续出现,形成新的趋势。1993年频率开放也多倾向于区域性的电台、中功率和小功率的电台,强调广播的在地化、区域化服务功能。
(3)热线电话盛行,变传统电台的单向传播为双向交流。随着电话的普及与观念的改变,在直播节目中引入听众的电话已经变成十分普遍,力图把节目办成“听众自己的节目”。听众可以随时打电话进节目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许多节目因此而变得非常火爆,台湾用语习惯将热线电话根据英语读音译为“叩应”,也非常形象。
(4)跨媒体合作,汇整新资源。信息时代传媒发展的方向,在于整合运用各种传播渠道,并以最佳的组合搭配,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在专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配合未来科技的持续发展。广播与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或与报纸、杂志等媒体寻求横向联系与合作也同样如此。广播在与其他媒介竞争中的同时,也开多媒体问、跨媒体、跨地域等多层次合作,实现传播效果共赢; 在广播同业态的竞争中,也强调“策略联盟”合作,在没有直接竞争关系的电台问实现经营合作也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11.卫星电视广播
【答案】卫星电视广播是指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向覆盖区域转发功率较大的广播电视信号,使该地区内的广大用户能够直接接收电视信号的新型广播方式。它是从卫星通信技术发展而来的,最初是利用通信卫星的信号转发器来转发电视广播信号,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的传输电视信号的电视广播卫星,频段也从L 段、S 段、C 段,发展到Ku 段。
12.硬话题
【答案】硬话题主要是指新闻时政、公共事务方面的话题,往往是围绕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或者令人关注的新闻事件而引发的社会话题来进行讨论。与时事新闻往往可以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两大类别相似,新闻时政、公共事务和社会生活类谈话节目的话题往往也可以分成硬话题和软话题两大类。
二、简答题
13.简述电视“偏见”形成的原因及后果。
【答案】(1)电视“偏见”形成的原因
①在任何电视节目(包括纪录片)的制作中,其本质在于选择一一将眼前毫无结构和凌乱的东西整理成形。这种选择的过程,必然带有整理者自身某种程度的“偏见”。
②还有一种无意识的“偏见”来自新闻价值本身。新闻选择的传统价值之一是“否定”,即反常的才是新闻,而媒介的时效性与“否定”价值的结合,会导致电视媒体上充斥着因新闻价值本身所决定了的“偏见”。
③电视节目为争取观众,必须利用大多数人可能认同的社会和文化经历的共同领域,而排除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