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财经大学企业管理811经济学与管理学综合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非利普斯曲线的内容。

【答案】1958年,在英国任教的新西兰籍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通过整理英国1861年至1957年的近一个世纪的统计资料,发现在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的关系,把这种关系用曲线的形式反映出来就是当年意义上的菲利普斯曲线。

在坐标图形上,用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则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大体上可呈现一条负向倾斜的曲线,它表示货币工资上涨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亦然。对于这种负相关的关系,菲利普斯的解释是:货币工资变动率是劳动市场超额需求程度的函数,劳动市场上失业率越低,即劳动市场上有超额需求,雇主间竞争会驱使货币工资率上升,反之,失业率越高,劳动市场上越是供过于求,货币工资率上升就越少。后凯恩斯主义代表萨缪尔森和索洛等人利用美国的经济资料进行类似的研究,但用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以表示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也有对应关系: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 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如图所示。

图 菲利普斯曲线

图中,横轴表示失业率u ,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π,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为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它意味着可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或实现充分就业; 而要降低通货膨胀率和稳定物价,就要以较高的失业率为代价。

但是,如果人们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菲利普斯曲线就会向上移动。货币主义者认为菲利普斯曲线表达的这种关系只有在短期才存在,在长期,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菲

利普斯曲线变成一条垂线。而理}h}预期学派认为菲利普斯曲线表达的这种关系在短期都不存在。

2. 流动性偏好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流动性偏好理论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利率理论,其主要的观点就是认为利息是在一定的时期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应得到的报酬,而不是古典利率理论所讲的利息是对节欲、等待或推迟消费的报酬。“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起因于只种主要的动机,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前两个动机可以统称为交易性动机,凯恩斯认为出于交易性动机的货币需求几是收入Y 的递增函数,交易性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记为; 而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L 2则是利率r 的反函数,投机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与需求所共同决定的,即货币供求相等决定了利率的水平。同时,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时,有价证券的价格很高,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此时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为水平线,增加货币的供给,人们只会以现金的形式持有,并不能对投资和经济增长水平造成影响,出现“流动偏好陷阱”。

3.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为什么在IS-LM 模型中,由P (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答案】(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 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是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己知的情况下,IS 曲线和LM 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图将会说明怎样根据IS-LM 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性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记为L 2=L2(r )。从而总的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表达为:

图 根据IS-LM 模形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 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 的数值为君时,此时的LM 曲线LM (P 1)与IS 曲线相交于E 1点,E 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为y 1。将E 1和Y 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 1。

现在假设P 由P 1下降到P 2。由于P 的下降,LM 曲线LM (P 1)移动到LM (P2)的位置,

E 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为y 2,它与IS 曲线的交点为E 2点,可在下图中找到D 2。按照同样的程序,

随着P 的变化,LM 曲线和IS 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 和P},从而构成了(b )图中一系列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 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对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 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4. 长期劳动合同论与工资黏性有什么关系?

【答案】长期劳动合同论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汽车、钢铁、建筑、机电、航空、铁路等许多行业是高度工会化的,而服装、饮食、零售朴等行仲是非下会化的。在下会化行\}l}中,劳资双方一般签订为期月年或不同期限的劳动合同,这会形成每三年谈判一次工资的周期,但不同行业和厂商的合同的谈判和签订并不是同步的,而是交错进行的,从而每年都有新的合同签订,也有合同期满。影响工资谈判的因素很多,劳资双方对这些因素都要进行调查研究,因而谈判要花费成本。如果谈判不成功,那么罢工给双方带来的损失会更大,而长期劳动合同对厂商和工人都是有利的,可以降低谈判成本,减少罢工次数。

因此,厂商和工人都愿通过谈判签订长期合同,其结果是合同期内工资固定,而且由于合同期满的时间相互交错,排除了工资适应条件变化而迅速调整的可能性,使名义工资具有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