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915社会工作综合知识之社会工作概论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习理论

【答案】社会学习的理论认为,行为是在对他人的行为观察和评价过程中习得的。当某个成员的某种行为受到表扬时,其他成员会期望将来得到同样的表扬而学习这种行为。反之为了避兔出现否定性的结果,小组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就不会使用同样的行为。

2. 非抽样误差

【答案】非抽样误差是指除抽样误差外,由于其他各种原因而引起的误差。非抽样误差存在于各种抽样和调查中,而且不能通过增大样本量而得到控制。

非抽样误差的类型可分为:

(1)从抽样调查的环节来看,可分为:调查设计过程中引起的误差; 调查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数据汇总和处理过程中引起的误差。

(2)按非抽样误差的来源、性质和处理方法不同,可分为:抽样框误差、无回答误差和计量误差。

3. 矫正社会工作

【答案】矫正社会工作,也称矫治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矫正体系中的运用。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frlJ 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包括以下四方面的涵义:

(1)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2)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一罪犯或违法人士提供的福利服务;

(3)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

(4)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4. 积极的(社会)福利与消极的(社会)福利

【答案】根据福利的目标(或功能)、影响与后果,社会福利还可以分为积极的福利与消极的福利。(1)消极的福利是指福利的给予须附带辱化条件,通常接受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2)积极的福利是指福利本身不是单纯为了经济的目标,而是在满足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促进个人的人格发展

5. 社区

【答案】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①社区占有一定的地域,其社区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社区之“区”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地理区域。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个“区”乃指一个人文区位,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

②社区的存在离不开一定的人群。人口的数量、集散疏密程度以及人口素质等,都是考察社区人群的重要方面。

③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及社区意识,构成了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

④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6. 社会工作本土化

【答案】社会工作本土化是指产生于西方国家文化传统之下的社会工作专业在进入非西方文化传统国家时所遇到的不适应,甚至是来自本土文化的抵抗和排斥。在引入社会工作专业的过程中就必须经过本土化的过程,以使之切实能在本土社会发挥作用。

7. 回归社会论

【答案】回归社会理论是一些学者针对将残疾人封闭起来进行供养和照顾而产生的弊病而提出来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研究关护精神病患者的庇护所后指出,由于在庇护所中精神病患者处于不良的同伴关系和“关护”关系之中,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没有好转,有的反而加重了。在戈夫曼看来,精神病患者的服务应该检讨庇护所式的做法,应使精神病患者处于积极的社会关系之中,其基本方法就是走出封闭。

在英国,一些学者的调查同样发现这种院舍式照顾对残疾人、老人生活的消极影响。让残疾人、老人回到他们熟悉的社区中去接受照顾,让他们在一般的社会中过正常的生活成为英国对老人、残疾人照顾模式的普遍选择,并得到其他国家的广泛响应。社区照顾是使残疾人、老人等福利服务对象回归社会的典型模式。

8. 接纳

【答案】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在关于接纳的讨论中,有人提出它与非判断的态度是等价物。其实,接纳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拒绝判断,而且积极地追求理解。作为一个积极的动词,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接纳在实践中有时是困难的。当案主的行为违反一般道德,或当案主的价值观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相左时,接纳方面的

问题便会产生。拒绝接待,或在接待中用明确的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来标定案主,都是违反接纳原则的。

二、简答题

9. 简述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革与社会工作发展的关系。

【答案】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革与社会工作发展的关系论述如下: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福利体制基本是一种低水平、专业化发育不足和覆盖面狭小的剩余性社会福利,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和相关社会服务主要是通过行政管理与社会动员的方式来完成,以满足社会控制的需要,从而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与即时性特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民间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发育不足,由真正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提供的社会服务几乎不存在。同时,由于单位制的影响,居民社会生活服务需要基本在单位内部得到满足,社区内自身的服务系统也很欠缺。

(2)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经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中国的经济与社会都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与私营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方面刺激了经济的长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另一方面,改革也导致传统的单位制福利的萎缩和单位对就业者个人责任的减少,企业事业单位包办社会福利服务的局面在改变,而传统的民政体制也面临资源和专业化不足的困境。更需要指出的是,改革开放后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变迁,使公民的社会需要出现了新的变化,新的社会问题开始出现。

(3)当前中国处在急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新出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对社会福利体制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方向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和国际交流的增加,民政部加快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改革措施。同时,随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兴起,政府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努力。

10.简述社会服务机构评估的意义与内容。

【答案】社会服务机构评估是对整个机构的运行及所提供的服务的评价,是将现状或结果同计划相比较,从而判定机构功能状况的活动。

(1)社会服务机构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它可以明了某一服务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服务计划中成绩和不足,以改善服务和更好地推进机构的工作;

②它可以发现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来实施服务计划;

③通过评估可以向社会服务的支持机构(政府、民间团体、企业和社会)做出交代;

④通过评估还可以对相关政策做出评估,并促使政策的修订。

此外,评估还可以达到总结社会服务经验、发展理论的作用。评估的重要性要求对社会服务机构负有责任的行政领导必须重视评估和推行评估。

(2)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服务的投入情况(特别是资金运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