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培养单位人文学院706公共政策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系统
【答案】系统是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坚持系统观点,要充分认识到系统是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从要素的量的组合达到系统整体的质的飞跃的矛盾统一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2. 模型
【答案】模型是指主体为了某种特定的认识日的,依据相似性原则而创造或选择一种系统,用于代表被研究的对象。通常把模型分为实物模型与理论模型。公共政策分析所讨论的对象经常既可以是定性相似,也可以是定量相似:既可以是外在的相似,也可以是内在的相似:既可以是结构的相似,也可以是功能的相似。
3. 前后对比法
【答案】前后对比法是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评价活动的基本思维框架,其他一切方法都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前后对比法是将公共政策执行前后的有关情况进行对比,从中测度公共政策效果及价值的一种定量分析法。前后对比法通过大量的参数对比,使人们对公共政策执行前后情况的变化一目了然。其小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公共政策的准确效果,还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公共政策的本质和误差,因此是公共政策评价常用的基本方法。
4. 利益集团
【答案】利益集团是指因兴趣或利益而联系在一起,使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向政府施加影响,进行非选举性的鼓动和宣传,用以促进或阻止某方面公共政策的改变,以便在公共政策的决策中,体现自己的利益主张的松散或严密的组织。利益集团具有两大特征:①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张; ②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直接游说、间接游说、司法诉讼、政治捐款、示威抗议等。
5. 集团决策
【答案】集团决策认为公共政策是集团斗争的产物。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斗争,政府决策就是在不同集团的相互冲突中进行选择。在集团分析模型看来,公共政策是团体间的争斗所达到的平衡,其体现了那些一直试图获取优势并相互竞争着的党派或集团之间出现的均势。
6. 优序图分析
【答案】优序图分析是指一种用矩阵图示的办法分析各因素(条件)对目标(项日成败、服务质量)的重要程度,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即把那些复杂的比较与选择方案问题,转化成两两比较,以便于分析。
7. 公共政策主体
【答案】公共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公共政策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公共政策主体的两种划分方式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体制内和体制外。公共政策主体不仅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而且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评估和监控等环节都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
8. 自愿性工具
【答案】自愿性工具是指在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以自愿为基础完成预定任务、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由于自愿性工具既具有成本效益上的优势,又与主张个人自由的文化相吻合,并且有助于维系家庭与社区的关系,因此,在许多社会中成为首选的政策工具。自愿性工具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市场等。
二、简答题
9. 对决策方案进行分析评估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一般来说,政策方案评估包括价值评估、效果评估、风险评估和可行性评估,其中,可行性评估是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
(1)政策方案价值的评估
主要是对政策方案进行价值分析,对政策目标产生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确定其价值所在。
(2)政策方案效果的评估
对一个政策方案将会产生的效果进行预测和分析,来决定该政策方案的取舍。政策效果既包括正面效果,也包括负面效果; 既有经济效果,也有社会效果; 既有物质方面的效果,也有精神方面的效果。要对产生的各种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权衡利弊,来选择那些能产生积极、正面、预期效果的政策方案。关于政策效果预测的方法,本书将在后面以专章论述。
(3)政策方案风险的评估
不同的政策方案有着不同的风险程度,必须对各个备择方案风险的强弱程度、防范性措施的准备程度进行预测评估,以选择出那些在类似条件下风险相对较小的方案。通过风险识别和预测去衡量风险的程度,对方案的风险成本做出科学的预测。
(4)政策方案可行性的评估
方案可行性评估又叫可行性论证,是政策方案评估、论证中最主要的任务。其内容具体包括: ①技术可行性
从技术的角度衡量公共政策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这一标准包括两层含义:
a. 是否具备实施某项政策方案的技术手段,使政策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
b. 在现有的技术水平或方法论上达成政策目标的可能性有多大,即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政策目标。
②经济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a. 某一备择方案占有和使用经济资源的可能性,进而实现政策目标的可能性;
b. 实施某一政策方案所花费的成本和取得的收益比较是否划算。
政府的政策资源是有限的,任何政策方案占有和使用的经济资源也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存在一个争取公共经济资源的问题。
③政治可行性
公共政策形成于政治舞台,必须接受政治考验。如果一项政策得不到决策者、政府官员、利益团体或者普通公众的支持,那么该项政策被采纳的可能性就很小。即使被采纳了,成功执行的可能性也很小。
④行政可行性
又称行政管理的可操作性。行政可行性的重要意义在于:假如一项政策方案在技术上、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可行的,但在行政管理上却不能加以贯彻执行或难以贯彻执行,那么这项方案的优点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是毫无用处的。行政可行性的具体标准包括:权威、制度、约定、能力、组织支持等。
在拟订方案后,必须对决策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在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抉择最佳方案,从而形成决策。
10.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它们各自考虑哪些主要问题?
【答案】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选择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简述如下:
(1)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
社会现实中的某个问题怎样成为公众在政治上注意的对象? 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如何进入政策议程成为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是什么? 不同的政策问题主要采用哪些分析方法? 建立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与通过
建立政策方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实现政策方案的目标是什么? 可供选择的方案是如何制定的? 怎样对所选择的政策方案优化? 什么利益群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政策方案的制定过程? 政策方案是怎样被正式通过和颁布的? 正式通过的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公共政策内容的实施
有效的政策实施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在政策实施中采取了哪些具体的行动措施? 这些行动措施对政策内容产生了何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