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题

1. 公共危机事件

【答案】公共危机事件,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域内危及政府职能运行、社会生活和群众利益的重大事件。对政府来说,国内国际社会出现重大纠纷或冲突都可成为公共危机事件。危机事件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而且会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公关人员应迅速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妥善处理,尽量减轻其危害。

2. 财务行政

【答案】财务行政是政府对国家财政收支分配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活动的总称,它包括与财政活动有关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以及各项具体的管理方法和程序。对则务行政还可以有一种狭义的理解,它表示国家行政机关为行使其职能,对行政经费进行合理的组织、调节、监督等管理活动。财务行政主要由政府预决算管理、预算(政府)会计和政府审计构成。

3. 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

【答案】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即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的行政组织职能制,亦即同级机关和每级机关内部各部门间的组合方式。横向结构的特点是各级领导人设有由其直接管理的职能机构,分工精细,能减轻首长的负担,有利于专业化。缺点是事权分散,容易有扯皮和推楼的现象。

4. 社会监督

【答案】社会监督指由各社会组织和团体及公民作为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活动实施广泛监督活动。包括:

①社会团体的监督,指各种社会团体作为监督主体对行政管理实行监督的活动。

②公民的监督,指公民作为监督的主体,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对行政管理实行监督的活动。这是公民民主权利的体现,是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公民权利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公民监督是社会监督中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监督。

③社会舆论的监督,是指社会公众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体形成舆论来对行政管理机构及其活动实施监督的活动。这项监督是宪法赋予社会公众的公民权利,从根本上来说是民主社会中新闻自山和公民享有的言论自山的必然延伸。

5. 公共危机4R 模型

【答案】罗伯特·希斯(RobeaHeath )从应对策略的角度出发,将危机分四个阶段,即4R 模型,分别是:①缩减(Reduction )阶段,该阶段主要的工作是预防危机的发生和减少危机发生后的

冲击程度; ②预备(Readiness )阶段,指在危机发生前,组织应做好响应和恢复计划,对成员进行相对的培训和演习,保证危机一旦发生时一,组织能将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并尽快恢复到常态; ③反应(Response )阶段,指在危机爆发后,组织需要及时反应,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处理危机,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④恢复(Recovery )阶段,是在危机得到控制后,着手恢复工作,就危机处理过程中所反映的问题,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改进。

6. 行政管理的社会职能

【答案】行政管理的社会职能的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社会职能是与政治职能相对应的概念,它包括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在内。狭义社会职能则指除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以外,政府对社会生活领域中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主要指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和搞好社会保障,搞好诸如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城市规划、旅游娱乐以及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和待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福利、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等。

7. 行政管理的文化职能

【答案】行政管理的文化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全民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管理,是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必须的。

8. 行政系统的界限

【答案】行政系统的界线是把行政系统从外部环境中分离出来,又把二者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之既相区别,又彼此关联的中介环节。具有两种功能:①抵抗外界环境的干扰,以保持行政系统的独立性; ②过滤来自外部环境的投入和行政系统自身的产出,以维持行政系统的生存与运转。

二、简答题

9. 理解公共行政的“公共”二字的含义、“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异同。

【答案】(1)公共行政的“公共”二字的含义

“公共行政,,是公共行政学中的专门术语,由于在“行政,,前面加了“公共”二字,使“行政”本身的含义更为丰富。

①和私人行政相区别。“公共”是相对于“赢利的,,、“私人的”或“企业的”行政来说的,亦即强调执行行政活动的主体主要是公共(Public )部门或公共服务机构,而不是私人企业或私人机构。

②明确行政活动的目的和性质。公共行政的目的和性质主要是为公众(Public )提供服务。 ③强调行政所负的社会(society )责任和义务。行政活动的目的和性质决定了它应负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其工作绩效不能简单地用利润或效率作标准,而必须用服务数量、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等多种尺度作标准。

④强调公众的(Public )参与性。行政的整个活动过程和广大公众的利益有密切联系,主要表

现在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影响、通过立法、司法机构对政府行为的约束及通过各种渠道对政府活动的舆论监督等各个方面。

⑤强调行政活动的公开性(Public )。公开性一方面说明行政官员的工作要有透明度,让公众知晓,另一方面说明要让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新闻媒介和各种公众了解主要的行政工作,并随时接受检查、调查和监督。因此“公共行政”一词本身的含义比“行政”一词要丰富得多。

(2)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异同

①在广义上,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二者是相等的,都可以理解为公共部门对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主要是包括政府公共管理)。即二者的外延是一致的。

学界所称的公共行政,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指政府对自身事务的管理; 后者指政府对包括自身事务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管理。同样,公共管理,亦可以认为只是行政学意义上的概念。在最广泛范围内,公共管理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不同的层次。宏观层面的公共管理,指的是政治学(价值)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即政治学所研究的国家治理或政治管理。可见,管理公共事务是政治的本义,就是政治层面的公共管理。中观层面的公共管理是纯粹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即与政治统治相分离的公共管理活动。在政治行政二分法下,公共行政或公共管理,都是公共部门管理的具体模式。在微观层面上,公共管理重点是解决管理技术和方法问题,新公共管理更多地在这一范畴内体现出来。通常所说的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管理具有相通性,大概也是基于这层意思而言的。

②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在狄义上被用来指公共部门管理的两种不同模式。

a. 理论界倾向于把公共行政看成是政府为主体的管理活动,在国内也被称为行政管理。因此公共行政是指政府对国家、社会及自身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由于公共行政是政府独特的管理活动,它必然与政府的本质特性密不可分。有学者指出,“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行政是与国家的产生联系一起的,是有了国家才出现了行政,即行其政事”。山于现代政府是公众权力的执行者,承担着建立在委托一代理关系上的管理人角色,因而如何保持公众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及公众利益最大化是政府管理或公共行政必须考虑的问题。公共行政欲达到上述目标,在管理中体现政府公共部门“公共性”就是核心要素。事实上,无论从公共行政主体还是管理手段上看,公共行政的本质必然是“公共的”管理活动。

b.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满足公众的利益需求,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各种社会事务所实施的有效管理。它强调的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而弱化了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因此,公共管理的着眼点应该是社会事务的管理,社会性是公共管理的内涵。原因在于:第一,公共管理主体的社会性内涵。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国家存在于社会之中,以社会的存在为基础; 政府是国家的伴生物,政府的生命力来自于它的社会服务作用; 社会公共组织本身就是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第二,公共管理对象的社会性内涵。公共管理的对象就是社会(广义的社会)公共事务,而公共事务的公共性和社会性在这里是同义语。第三,社会性是公共管理活动和过程的共同性内涵和基础性内涵。基于此,国内有学者认为,“推行公共管理实践的发展,开展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更大的意义在于推进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