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苏州大学社会学院659中国史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答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是1936年5月31日由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等在上海成立的一个抗日救亡组织。出席会议的有二十余省市六十多个救亡团体的代表共七十余人,会议通过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宣言》、《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等文件,选举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邹韬奋等四十余人为执行委员,沈钧儒、李公朴、史良、沙千里等十四人

,现阶段为常务委员。大会宣言中指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是“一个全国统一的联合救国阵线”

的主要任务是“促成全国各实力派合作抗敌”。

2. 人权派

【答案】人权派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是胡适、罗隆基、粱实秋等一批留学欧美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对当时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极为不满,宣扬人权至上,要求制定宪法,言论自由,在上层社会引起了一些共鸣。

3. 资源委员会

【答案】资源委员会是国民政府统制工矿企业的主要机关,其前身是国防设计委员会。1935年4月1日成立,从事调查研究各种国防经济资源及相应的开发建设工作,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在具体工作上,资源委员会统制了钨、锑的生产和出口。购买工业机械设备,并兴办了中央钢铁厂、中央机器制造厂等工矿企业。抗战爆发后,负责主持工矿企业的内迁,并购储大量战略物资。抗战期间,在后方创办厂矿百余个,大量生产后方急需的产品,缓和了物资紧缺的危机; 同时对外输出大量钨、锑、锡等矿产品,换回军火和重要物资,并培养了一大批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为坚持抗战作出了贡献。抗战胜利后,该会接收日伪的主要工矿企业,在东北、台湾和关内各地设立中国石油公司、华北钢铁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成为国营生产事业专管机构,进入全盛时期。此后,由于国民党扩大内战,致使其在战后大规模发展工矿事业的计划破产。新中国成立后,资源委员会在大陆的各厂矿为中央人民政府接收,其职工及专家大多留在大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2年,台湾当局宣布撤销资源委员会。

4. 改组派

【答案】改组派是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影响较大的一个政治反对派,全称为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主要发起人为陈公博、顾孟余等,标榜“恢复1924年国民党改组精神”。1928年会后,汪精卫集团在争夺南京国民政府最高统治权的斗争中失败。5~6月,陈公博、顾孟余在上海创办《革命评论》、《前进》等杂志,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为号召,重新制订纲领,改组国民党。1931年汪精卫宣布改组派解散。

5. 军统

【答案】军统是国民党重要的特务组织,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前身是中国国民党党团组织“复兴社”下属的“特务处”。1938年8月成立,主要负责人为戴笠。其特下人员分布到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驻外使领馆,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反共反人民的特务活动。它在许多地方设有集中营、秘密监狱和看守所。在抗日战争期间也从事搜集敌方情报和对敌施行恐怖的活动。

6.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

【答案】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是1978年3月,中共中央为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开幕式上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的基本原理,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明确肯定我国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讲话彻底驳斥了“四人帮”破坏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种种谬论,澄清了

,科技事业中的一些重大原则问题。大会制定了《1978年至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纲要(草案)》

表彰了先进集体和个人。这次会议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工作的正常化,为此后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7. 商会组织

【答案】商会组织是在旧式商业、手工业行会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出现于清末。辛亥革命前,商会在中国社会上己有很大的势力,北京政府时期又有很大的发展,其组织遍布全国各地。1912年,在几个大城市商务总会的倡导下,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并建立了常设机构,1914年3月,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商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政府期间,这个组织召开了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不仅进行商务活动,而且参加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社会活动。

8. 《论持久战》

【答案】《论持久战》是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的讲演,它指出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此四点决定了

,鼓舞群众的抗战情绪,向全国人民指明战争的持久性。为抵制“再战必亡”论,纠正“速胜论”

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指出持久战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论持久战》的发表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成为中国人民打败日

本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解决抗日战争问题的光辉典范,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也是重要的哲学著作。

9. 大跃进运动

【答案】大跃进运动是1958〜1960年全国范围内试图在工业和农业上“跃进”的社会主义建设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8月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后达到高潮。“大运动。

跃进”的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大跃进使得钢铁合格率低下,大量资源遭到浪费,最终难以为继。

10.洛川会议

【答案】洛川会议是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洛川会议后,中共中央改红军为八路军,开始国共间的第二次合作。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决定任毛泽东为书记,重新组成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会议期间还决定建立中央军委前方军分会,朱德为书记; 建立长江沿岸委员会,周恩来为书记。

二、论述题

11.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措施、表现、作用及教训。

【答案】抗战时期,为最大程度的保证物质供应以支持抗战,国民政府在经济上实行统制政策。

(1)理论来源

所谓统制经济,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国家财政为服从战争需要,依靠行政的法律手段,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它是一种高度专断集权的资本主义战时经济模式。统制经济的全面实行,就是战时经济体制确立的表现。

(2)措施

国民政府的统制政策主要是采取统购统销、专卖、限价等力式,经济统制的范围有棉花、棉纱、面部、煤、石油、纸张、机器、钢铁、水泥、烧碱、盐酸、漂白粉、染料等下业制品、设备和原材料。对钨、锡、汞、桐油、生丝、茶叶、药材等出口物资实行统销,对盐、糖、卷烟、火柴等生活必需品实行专卖。

(3)作用

①实行“统制”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惟一选择,战时经济统制政策是保证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从工业建设到财政金融,从物资管②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政策的核心就是“统制”

理到外贸出口,正是利用和依靠这些统制政策,才成功的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③由于战时经济政策的调整,逐渐改变了抗战伊始的被动局面,保证了战争的需求。也是中国人民完成神圣的抗战大业、运转国民经济的客观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