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公共管理学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爱德华的政策执行模型

【答案】爱德华的政策执行模型认为以下四项主要因素的互动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政策的执行状况:①沟通。政策内容及执行方法如果能清晰地传达给政策执行人员,则能够以整齐划一的步伐,促进政策执行的成功。②资源。充分的资源供给也是保证政策有效执行的必要条件之

一。大致来看,政策执行所涉及的资源包含四项:人员、信息、设备和权威。③执行者偏好。政策执行人员通常具有相当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他们对政策的态度将极大地影响到政策执行效果。④官僚组织结构。包括标准作业程序和执行权责分散化两个部分。

2. 公共政策主体

【答案】公共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公共政策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公共政策主体的两种划分方式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体制内和体制外。公共政策主体不仅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而且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评估和监控等环节都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

3. 政策方案规划

答政策方案规划,是指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政策方案规划的特性:①政策规划的目标导向②政策规划的变革取向③政策规划的选择取向④政策规划的理性取向⑤政策规划的群体取向。

【答案】

4. 全体一致规则

【答案】全体一致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是指所有拥有投票权的直接决策者都对某项政策方案投赞成票,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票反对的情况下,政策方案才能转化为正式的公共政策。全体一致规则有四个基本特征:①一票否决; ②“帕累托最优”,该方案必须对所有决策者的利益来说都是最佳方案,都是令人满意或者至少是可以接受的; ③决策成本过高; ④鼓励“策略行为”,如:讨价还价、弃权。

5. 系统决策模型

【答案】系统决策模型是由美国政治学家D. 伊斯顿提出来的一个决策分析模型。他针对传统政治学单纯从制度的静态分析进行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动态的、研究政府运行过程的政治系统论。伊斯顿认为:

(1)政治系统是指相对关联的结构与过程所形成的团体,其功能在于为某一个社会提供权威性的价值分配。作为一个系统,它为了适应外在环境所产生的环境压力,必须随时采取对应措施,作出必要的决策。

(2)环境中所产生的影响政治系统稳定的压力为投入; 环境则是指被界定为政治系统的界线之外的任何条件或情境。

(3)政治系统的产出是系统的权威性价值分配,以及这些分配所构成的公共政策。系统决策模型视公共政策为政治系统的一种产出。系统概念的内涵,为社会中一套可认明的制度与活动,其功能在于将需求转换成权威的决定,这个决定需要获取全社会的支持。同时系统的要素是相互关联的,可以不断地反应环境的压力,因为系统为了生存不得不适应环境的各种变迁。

总之,伊斯顿的系统分析模型从一个动态的视角,生动地描述了涉及政治决策过程的各种因素,即系统、环境、需求与支持的投入、转换过程、产出的政策以及反馈等,并且描述了这些因素在整个政治运行过程的位置,为科学地认识政治过程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概念工具。

6. 集团决策

【答案】集团决策认为公共政策是集团斗争的产物。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斗争,政府决策就是在不同集团的相互冲突中进行选择。在集团分析模型看来,公共政策是团体间的争斗所达到的平衡,其体现了那些一直试图获取优势并相互竞争着的党派或集团之间出现的均势。

7. 自愿性工具

【答案】自愿性工具是指在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以自愿为基础完成预定任务、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由于自愿性工具既具有成本效益上的优势,又与主张个人自由的文化相吻合,并且有助于维系家庭与社区的关系,因此,在许多社会中成为首选的政策工具。自愿性工具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市场等。

8. 系统

【答案】系统是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坚持系统观点,要充分认识到系统是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从要素的量的组合达到系统整体的质的飞跃的矛盾统一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二、简答题

9. 简述领导方式的种类有哪些?

【答案】划分领导方式的标准主要有两种:一是以领导者对权力运用的方式来分; 二是以领导者的作风与态度来分。

(1)以领导者对权力运用的方式为标准,领导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①独裁式的领导

独裁式的领导又称为专制的(autocratic )领导,是一种传统的领导方式,这种领导完全依赖手中的权力与威势以强迫部属服从,其效果是短暂的,因为人员在高压强制下工作,心中必然会充满愤恨,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松懈下来,怠工正是在这种领导方式下常有的现象。

独裁式的领导方式,其主要特征为:二以权力威胁为基础,不以人格感召为手段; b. 所有的政策、制度皆由领导者自己决定,部属只能奉命行事,没有参与和提供意见的机会或权利; c. 以事为中心,追求生产成果而忽视员工的情绪与利益; d. 采取严密的监督,时时刻刻鞭策员工服从; e. 不以客观之事实作为根据,常以主观批评或决定员工的工作效率; f. 员工对领导者所指示的命令不能加以怀疑,即使命令的“可行性”有问题,也只有硬着头皮去干; 9. 有功则归首长独享,有过则惩罚部下,自己毫无责任。

②放任式的领导

放任式的领导是主管放弃其领导任务,一切听其自然,任由部属自行处理业务,很少主动地去给予指导,除非有部属前来请示,否则不表示任何意见,平时与员工接触很少,上下隔阂很深,彼此冷漠,感情淡薄,可以说这是一种最差的领导方式。

放任式的领导其特征可以归纳为下列四点:a 领导者对机关的工作不加过问,完全交由部属自行处理; b 领导者毫不关心部属,也不关心工作; c 领导者与员工的关系疏远; d 领导对员工的奖惩完全是被动的、刻板的,丝毫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情绪。

③民主式的领导

民主式的领导对部属使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让大家参与工作的决定并了解如何去做工作,部属的工作潜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民主式的领导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领导方式,它对于工作效率的增加能够产生明显的效果,在这种领导方式下,人员会产生一种喜悦感与满足感,故能自动自发地积极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潜能。

民主式的领导其特征为:a. 机关的决策制定由大家共同参与决定,领导者只是处于决策过程中的最后一步而己; b. 决策制定以后,如果部属发现有不妥或行不通之处,可以直接请求修正; c. 决策实行的结果,凡有功之处,首长与员工共同分享工作成果:如有过失行政首长先行检讨,然后再去寻求造成过错的原因; d. 对部属的奖惩是根据客观的事实及公平的标准来决定的; e. 领导者与部属充分合作,水乳交融,没有心理上的距离感; f. 对部属作政策性的指导,有关工作细节则放手让部属自行处理; 9. 关心部属的生活及需要,尊重部属的人格。

(2)以领导者的工作作风与行为态度为标准,领导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种。

①以人员为中心的领导

以人员为中心的领导者,把部属看得十分重要,不仅顾及他们的生活,而且让他们参与机关的决策。

其特质为:a. 领导关心部属的生活,如个人情况、家庭状况、工作是否满意等; b. 部属被授予应有的权责,在其职责范围内,领导者不随便加以干预; c. 经常与员工举行会议,交换意见,听取部下的工作报告及存在的问题; d. 以善意的态度为部下提供指不; e. 运用激励法则以满足部下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