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1经济学综合(含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教材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答案】相对剩余价值是在改变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一间的比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以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这种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就称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必要劳动时间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所构成,这些生活资料价值和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要降低生活资料价值就必须提高这些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同时,生活资料的价值中包括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这些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也会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

在现实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从单个企业开始的。单个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它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因而就会产生出超额剩余价值。然而个别或少数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其他企业也会竞相采用新技术。当先进技术得到普及后,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社会价值和个别价值的差额将不复存在,从而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消失了。超额剩余价值在个别资本家那里消失,整个资本家阶级却普遍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可见,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各单个资本主义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主义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却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2.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答案】(1)从理论上说,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反映,但现实的市场上出现价格偏离价值的现象,其可能性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①价格对价值的偏离受到货币价值变化的影响。在货币出现之后,商品的价值是用货币来表现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用货币表现出来的价值是商品的相对价值。由于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商品价值没有变化,而货币价值发生变化,就可能出现商品价值不变而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如果货币价值和商品价值都变化,只有发生同方向、等比例的变化时,商品的价值和货币的价值才是一致的; 否则,二者任何一方的价值变动都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

②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市场价格决定供求,但供求又反过来会影响商品的市场

价格。

(2)商品的价格不仅要反映价值,而且还要反映供求关系。供过于求的商品,价格会低于价值; 供小于求的商品,价格会高于价值。

3. 简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变动趋势是什么。

【答案】产业结构是不断发展演变的。一般来说,产业结构的变动以各产业增加值在GDP 中的比例变动和产业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动两个方面来衡量。产业结构变动呈现以下两种重要的趋势:

(1)产值部门构成的高级化趋势。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明显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第三产业的份额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的提高而增大。

(2)劳动力部门构成向二次、三次产业倾斜的变动趋势。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所占的份额不断减少:第二产业所占的份额首先迅速增加,然后趋于稳定; 而第二产业所占的份额则持续增加。

总的说来,劳动力的部门构成与产值的部门构成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在时间和速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提高时,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下降的速度明显快于农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下降的幅度。

4. 从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简析泡沫经济。

【答案】(1)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

实体资本指的是资本经营者拥有的,因在创造和实现价值增殖的过程中能直接发生作用,从而能够带来价值增殖的价值实体。虚拟资本指的是资本所有者拥有的,在创造和实现价值增殖的过程中不直接发生作用,但因按约定依法拥有价值增殖索取权,从而能够分享价值增殖的可交易的资本价值凭证。

由于虚拟资本是基于现实资本产生的,是实体资本的派生形式,因此在虚、实资本的定性关系问题上,实体资本是第一性的,虚拟资本是第二性的,其中实体资本对虚拟资本具有基础性和内容性的决定作用,虚拟资本则对实体资本具有派生性和形式性的反作用。虚、实资本的定性关系问题是调控社会总资本所面临的首要的基本问题。虚、实资本之间呈现良胜互动关系:一方面,实体资本的健康发展会促进虚拟资本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虚拟资本的健康发展反过来也会促进实体资本的健康发展。

(2)泡沫经济的形成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

泡沫经济是指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经历一个连续的涨价过程后,其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的经济现象。在泡沫经济的形成过程中,开始的价格上升会使人们产生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又吸引了新的买主,这些新的买主一般只是想通过未来价格的提高牟取利润,并不关心这些资产本身的状况和盈利能力。当这种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社会资产所表现的账面价值远高于其实际价值,于是就形成一种“泡沫经济”。也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偏离是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和前提。泡沫经济形成,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是很大的。

①泡沫经济影响国民经济的平衡运行,破坏国民经济的结构和比例。泡沫经济是由虚假的高盈利预期的投机带动起来的,并不是实际经济增长的结果。它的产生和形成使国民经济的总量虚假增长、结构扭曲。

②价格总要回归价值,泡沫经济也总有破灭的一天。一旦泡沫破灭,在泡沫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就难以理顺,形成信用危机,这将给国民经济的运行带来相当大的冲击和危害。

③上市公司受到打击,股价下跌后,其筹资能力和偿债能力会大大削弱。

④泡沫经济助长投机行为,并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对股票或房地产的狂热投机行为,打击了实业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加大了社会的两极化。

(3)虚拟经济并不等于泡沫经济。

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的产物,它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出了问题,但是这并不等于金融市场本身就是“泡沫经济”。绝对没有泡沫的金融市场是不存在的,有泡沫不等于“泡沫经济”,说到底仍然是“度”的问题,但是从现实来看,把握“度”,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二、论述题

5. 试论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曾在《资本论》第1卷序言中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从马克思的论述中,可以得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生产

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这个规定表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小同于以流通为对象的重商主义,也不同于仅仅以农业部门为对象的重农主义,更不同于当时以分配为出发点的经济思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生产为出发点,反映这样的事实: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但对生产的社会属性的分析不能脱离生产的自然属性,原因是反映自然属性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生产的社会属性。

(2)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任何生产都是连续不断的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它们就如马克思所说,是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因此,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问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3)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也是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的生产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总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当然,政治经济学不是一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