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701语言文学基础之现代汉语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仿词
【答案】仿词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它是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这种辞格称为仿词。仿词是仿拟形式之一,仿拟也称“仿化”,还包括仿句和仿调。它是在现有词语基础上进行仿造,要通过更换现成词语的部分语素来完成仿拟,因此仿词和被仿的词往往同时出现。形式上既保持着与原有词语近似的特点,内容上又获得新意。这种辞格给人以新鲜活泼、生动明快的感觉,又能产生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感。仿词可分为音仿和义仿两类。
2. 撮口呼
【答案】撮口呼是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例如,üan , üe 等音。它是四呼中的一种,四呼是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口型分的类。把韵母开头的发音按唇形和舌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开、齐、合、撮四个呼。
3. 次方言
【答案】次方言是方言的一个分支。汉语主要有一七种方言,分别是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赣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在七大方言内部又有不同的分支,这些分支即为次方言。例如官话方言下属的次方言有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它们都具有官话方言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如西南官话的古入声字归阳平,华北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而言,古入声字归入四声。
4. 假借字
【答案】假借字是指用假借的方法为某词配备的字,又称借字。假借是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来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是中国古代“六书”之一。这种方法造出的字便是假借字。例如:“自”原是“鼻”的象形字闹(象鼻之形),假借来记录“自己”的“自”。
5. 语体
【答案】语体是指由于使用语言的社会场合或交际内容的不同,在同一语言或方言中产生的语言变体。语体可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两类。口语语体又可分为:家常语体,即在家庭内部或熟人之间使用的语体; 正式语体,即在正式社交场合使用的语体; 典雅语体,即在隆重的公开集会和举行仪式时使用的语体等。书面语语体也可分为文学语体、科技语体、新闻报道语体等若干
类。
6. 非主谓句
【答案】非主谓句是指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它由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或单词加句调形成。可以分为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句、拟声词句几类。例如“有情况! ”,“要下雨了”等句子都是非主谓句的典型。
7. 儿化韵
【答案】儿化韵是指汉语中儿化了的韵母。普通话的儿化韵不是主元音后加上一个[r],而整个韵母贯穿着卷舌色彩。即“儿化”是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得韵母就是“儿化韵”。例如普通话念“花儿”的时候,这个“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是一个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只表不在念到“花”这个字音末尾的元音时,随即同时加上一个卷舌动作,使韵母带上卷舌音“儿”的音色。
8. 兼类词
【答案】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具有A 和B 两类词的语法功能,意义上又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兼类词。汉语里兼类词比较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名词与动词的兼类词,比如“经历”; 一种是名词与形容词的兼类词,比如“错误”; 还有一种是形容词与动词的兼类词,比如“讨厌”。词语的兼类是一种词语活用现象,兼类只是就词的静态形式而言,一旦词汇进入具体的语境,它的词类也就确定了下来。
二、简答题
9. 下边句子里都有用词不够妥当的地方,试指出来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①他那双沾满红丝的眼睛说明他又熬了一个通宵。
②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的心脏跳动停顿了,但是他的声音,他的思想,却没有停顿。年轻一代接过他的笔,继续在革命的大道上前进。
③大家决心继续发挥艰苦朴素的作风,努力攻克困难,争夺更大的成就。
④运动员踏着强健的脚步,举着五彩缤纷的旗帜,穿过了检阅台。
⑤大家对王同志的批评正确而尖刻。
⑥今年,市场上西瓜供应充沛。
⑦敌机驾驶员非常机警,往云端里一钻仓皇地逃走了。
⑧每个学生都无例外地期望把自己的学习搞好。
⑨两国经过协商,已达成了协议,双方军队各自撤回自己的边疆。
⑩他急爱表现自己,不顾场所,大谈自己的见闻,惹得人们看不起他。
11○边防战士虽然在天寒地冻的北国边陲,但仍日夜在国境线上巡视着。
12○在我校评职称会上,有人故意大闹会场,说职称评得不公道,一下子把会场的程序打乱了。
13○一位老农说,今年的早稻,精心培育,长势颇佳。
【答案】①“沾满”改为“布满”。“红丝”不是从外面附着在眼睛上的,不能用“沾满”。 ②“停顿”均改为“停止”。人死了,心脏不能再跳动起来了,不能用“停顿”,“停顿”含有可能再起动的意思。
③“发挥”改为“发扬”,“攻克”改为“克服”,“争夺”改为“争取”。这样一改,动词和宾语就搭配得拢了。
④“踏着”改为“迈着”,“强健”改为“矫健”,“脚步”改为“步伐”。改后,动词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词都搭配得拢了。“穿过”改为“走过”,因为事实上并不是从检阅台穿过,而是从台前走过。
⑤“尖刻”改为“尖锐”。“尖刻”是贬义词,对同志的正确批评不能说是“尖刻”的。 ⑥“充沛”改为“充足”。这样一改,与“供应”就搭配得拢了。
⑦“机警”是个褒义词,不能用来描写敌人,应改为“狡猾”或“胆怯”。
⑧“期望”改为“希望”。“希望”可以用于对人或对己,但“期望”只能用于对人。又,“期望”一般用于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
⑨“边疆”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大,这里指靠近边界的地方,应改为“边境”。
⑩“场所”只指活动的处所,“场合”则表示时间、地点、气氛等的综合情况,“不顾场所”应改为“不分场合”。
11○“巡视”是到各处视察的意思; “巡逻”则是军事术语,表示巡查警戒的意思,“巡视”应改“巡逻”。
12○“公道”指公正的道理,不公道着重指不合道理; “公平”着重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不偏袒任何一方,这里的“公道”应改“公平”。
“程序”只指事情进行的先后顺序,“秩序”指有条理不混乱。会场本身无所谓程序,打乱的应是“秩序”。
13○“精心培育”,“长势颇佳”这类话。书面语色彩很浓,不适用于口语,更不像目前我国老农所能说的话。应改为口语色彩的词语。
10.什么是双宾语? 能带双宾语的动词有哪些类型?
【答案】(1)双宾语的内涵
双宾语又称双宾式、双宾句,是指一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既涉及人又涉及物,因而带了两个宾语,而两个宾语间又没有结构关系的句子。如“王老师教我们英语”、“他送你两本书”。两个宾语意义上前一个一般指人,可称指人宾语,或称近宾语,后一个宾语一般指物或事情,可称指物宾语或远宾语。
(2)能带双宾语的动词类型能带双宾语的动词一般要有“给出”、“取进”、“询间”、“称说”等意义。例如,“送”、“给”、“借,,、“告诉”、“问”、“叫”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