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806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目录

2016年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806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一) ... 2

2016年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806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二) ... 8 2016年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806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三) . 14 2016年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806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四) . 21 2016年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806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五) . 27

一、名词解释

1. 累进税

【答案】累进税是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递增的一种税,即按照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课税对象数额越小,税率越低。例如,假定收入高的纳税人为甲,收入低的纳税人为乙。甲缴纳的税收为t 1,收入为s 1; 乙缴纳的税收为t 2,收入为s 2。当t 1/s1>t2/s2时,则称这种税是累进税。

2. 引致需求

【答案】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在众多影响消费的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收入。同时,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因而消费可以近似表示为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用公式表示为c=α+βy 。其中,。为消费者为满足基本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消费部分; 而引致消费指的是收入引致的消费,是边际消费倾向刀和收入Y 的乘积。

3. 挤出效应

【答案】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在IS-LM 模型中,若LM 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IS 曲线向右移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重新均衡时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利率的上升会抑制一部分私人投资,降低原有的乘数效应,因此,财政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数量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 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引起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1)支出乘数的大小;

(2)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

(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

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无限大,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等于零。因此,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为零,财政政策效果极大。反之,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零,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极大。因此,挤出效应是完全的。

4. 再贴现率

【答案】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的政策。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 贴现率降低,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贴现窗口主要用于满足银行临时准备金不足,此外再贴现率政策是一项被动等待商业银行行为的政策,因此其作用非常有限,通常作为补充手段和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结合使用。

5. 资产组合理论

【答案】资产组合理论是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根据这些理论,人们把持有货币作为自己资产组合的一部分。这一理论关键的观点是货币提供了小同于其他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组合。特别是货币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名义的)收益,而股票与债券的价格会上升或下降。因此,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家庭选择持有货币作为他们最优资产组合的一部分。

资产组合理论预言,货币需求应该取决于货币和家庭可以持有的各种非货币资产所提供的风险与收益。此外,货币需求应该取决于总财富,因为财富衡量了可以配置于货币和其他资产的资产组合的规模。例如,可以把货币需求函数写为:

e ,其中r s 为预期的股票实际e 收益; r b 为预期的债券实际收益; π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而W 为实际财富。r s 或r b 的提高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其他资产变得更有吸引力。π的上升也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货币变得更缺乏吸

引力。W 的增加提高了货币需求,因为更多的财富意味着更大数量的资产组合。

二、简答题

6. 简述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的决定。

【答案】在二部门经济中,由于没有对外贸易,总需求由消费c 、投资i 和政府购买g 构成,即总需求AD=c+i+g。而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决定,y=AD。因此,y=c+i+g·如图所示,横轴表示国民收入,纵轴表示总需求,在45°线上的点都表示国民收入等于总需求。由于消费可以看作收入的函数,且消费与收入正相关c=α+βy ,所以总需求曲线斜率为正,斜率为边际消费倾向β。总需求曲线与45°线交点对应的横坐标就是均衡收入。

图 三部门模型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7. 工资上涨会导致消费增加,试问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可否看作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答案】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不可看作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下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属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因为工资是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下资上涨虽然会使消费增加,并引起总需求增加,但总需求增加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引起通货膨胀。按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定义,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需求增长过度,超过了产量增长速度而引起的通胀。在工资上升从而消费需求上升并进而推动总需求水平上升时,如果经济中有大量过剩的生产能力存在,则并不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而可能主要是刺激生产,增加就业。

8. 解释“GDP=C+I+G+(X-M )”的内涵。

【答案】GDP=C+I+G+(X-M )是用支出法核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它表示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四方面支出的总和。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项综合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为“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包含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计算生产中耗费掉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2)消费支出C 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的支出,但不包括建造住宅的支付。

(3)投资I 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一样的是前者在生产别的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在资本产品的损耗中,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无形损耗(指由于技术进步或者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

,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大于或小于期初存货。公式中的I 为总投资,(或减少)

而净投资=I-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指的是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

(4)政府购买G 为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和开办学校等方面支出。

(5)净出口(X-M )指进出口的差额,其中X 表示出口,M 表示进口。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 出口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9. 简述货币政策起作用的途径。

【答案】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的作用是通过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产出的途径实现的,但另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供给量对产出的影响并不一定是通过利率实现的。他们提出了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他一些途径的理论。

第一种理论认为,货币政策影响产出是因为利率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资产组合,进而影响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