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题库>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制度题库

问题:

[单选]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转移固体废弃物,应向()的省环保部门报告,并应经接受地省环保部门的许可。

A . 移入地
B . 移出地
C . 途经地
D . 接受地

某施工单位在某学院教学楼扩建项目施工中,为保证工程进度,拟在夜间进行连续施工作业,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方可进行。 取得建设单位同意 。 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 。 征得附近居民的同意 。 公告附近居民 。 征得城管部门同意。 根据施工现场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回收再利用的要求,施工单位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 生活垃圾袋装化 。 建筑垃圾分类化 。 建筑垃圾及时清运 。 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 。 建筑垃圾集中化。 由于某建设项目建成后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建设单位编制了环境影响报告书,制定相应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按照规定该报告书序报()的批准。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 。 环境保护行政部门 。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建设行政管理部门。 下列关于噪声污染防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在高校附近,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 。 因燃气管道抢修、抢险作业要求,可以在夜间连续作业 。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 建设工程必须夜间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在开工15日以前向建设主管部门申报。 某工程处承建西北某矿回风立井井筒工程,井筒净直径为6.0m,表土段钢筋混凝土井壁采用普通水泥、冻结法施工。完成冻结后,井筒掘砌工程于2008年11月20日正式开工,12月中旬气温骤降,为了不影响井筒正常施工,施工单位采取了添加防冻剂、用热水搅拌混凝土、延长脱模时间的专门措施。施工中施工人员一次又一次增加防冻剂,且为了减少热水搅拌时热量损失,大大减少了搅拌时间,但混凝土仍长时间不凝结,并出现粘模现象。至井深108m处井壁混凝土脱模(段高3.6m)时,约有四分之一周长的井壁混凝土因没达到初凝强度而发生塌落,导致正在模板下方准备清理模板的2名工人被砸,伤势严重。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转移固体废弃物,应向()的省环保部门报告,并应经接受地省环保部门的许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