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大学心理系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发展心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下表是从某人格测验研究报告中摘录的一些数据,试结合表中提供的信息解释影响信度系数的因素。
内部一致性信度
【答案】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换句话说,若能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则其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就叫信度,有时也叫测量的可靠性。
其影响因素如下:
(1)被试方面,就单个被试而言,被试的身心健康状况、应试动机、注意力、耐心、求胜心、作答态度等会影响测量误差,就被试团体而言,整个团体内部水平的离散程度以及团体的平均水平都会影响测量信度。团体内水半彼此差异越大,以相关为基础计算出来的信度值必然会大。同样使用KR-20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信度系数要小于于综合大学学生样本的信度值。
(2)主试者方面,就施测者而言,若他不按指导手册中的规定施测,或故意制造紧张气氛,或给考生一定的暗示、协助等,则测量信度会大大降低;就阅卷评分者而言,若评分标准掌握不一,或前紧后松,甚至是随心所欲,则也会降低测量信度。
(3)施测情境方面,在实施测验时,考场是否安静,光线和通风情况是否良好,所需设备是否齐备,桌面是否合乎要求,空间阔窄是否恰当等等都可能影响到测量的信度。
(4)测量工具方面,以测验为代表的心理与教育测量工具是否性能稳定是测量工作成败的关
键。一般地,试题的取样、试题之间的同质性程度、试题的难度等是影响测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5)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在计算重测信度和稳定性与等值性系数时,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值越大;间隔时间越长,其他因素带来影响的机会就多,因而其信度值就可能越小。综合大学学生样本B 的重测信度因为测验时间间隔长,所以信度值要小于综合大学学生样本A 的信度值。
(6)测验的评分与计分。适用不同的信度计算方法得出来的信度系数会不一样。比如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用分半法计算的男女生各自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要大于使用KR-20计算出来的方法。
2. 简述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历史过程。
【答案】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所著的《儿童心理》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19世纪之前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的准备时期。在近代社会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近代教育发展的推动下,经过许多科学家对儿童发展研究的促进,终于在19世纪后期诞生了科学的儿童心理学。
(2)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时期。在欧洲和美国出现了一批心理学家,开始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此外,继普莱尔之后,有一些先驱者和开创者,如美国的霍尔、鲍德温、杜威、卡特尔,法国的比纳,德国的施太伦等,都以他们各自的成就,为这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3)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由于整个心理学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和著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等;一些著名心理学家也相继出现,如瑞士的皮亚杰、美国的格赛尔、奥地利的彪勒夫妇、法国的瓦龙等,这个时期儿童心理学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发展的时期。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观点的演变,原来的学派,有的影响逐渐减小,如霍尔的复演说、施太伦的人格主义以及格式塔学派;有的则以新的姿态出现,如比纳、西蒙的测量学说;有的学派在革新后,仍具有很强的势力,如新精神分析、新行为主义等。二是在具体研究方法上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研究方法的不断现代化,发现了许多关于儿童发展的新事实,从而丰富了儿童心理学的理论。
3. 如何理解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小学生思维能力、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如何?
【答案】(1)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规律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①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②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明显的关键年龄,大约是在三、四年级;
③思维结构趋于完整,具备了一切逻辑思维形式,包括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且辩证思维形式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辩证概念的发展优于辩证判断和辩证推理的发展;
④思维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其一般趋势是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成分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具体到不同的思维对象,不同学科、不同教材的时候,思维发展常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
(2)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
①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
儿童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过程。掌握概念不是一次完成的过程,而是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发展,对已掌握的概念不断加以充实和改造。
a. 小学儿童概念的逐步深刻化
小学儿童的概念水平逐渐以本质的、一般的因素为形成的基础,逐步形成深刻而精确的概念。小学儿童概念的深刻化是他们思维发展的重要方面。
小学儿童概念掌握表现了阶段特征:
第一,低年级儿童“不能理解”的概念较多,多用“具体实例”、“直观特征”掌握概念; 第二,小学中年级儿童正处在概念掌握的过渡阶段;
第三,高年级儿童“不能理解”的概念较少,逐渐能根据非直观的“重要属性”、“实际功用”、“种属关系”掌握概念,而且“正确定义”占极大比例。
小学儿童概念的深刻化是其思维发展的重要方面。小学儿童只有正确而深刻地掌握概念,才能顺利地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判断、推理,理解客观事物,并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 小学儿童概念的逐步丰富化
儿童入学以后,概念在日益丰富。字词概念发展和数学概念发展可以作为小学儿童概念丰富性发展的研宄的突破口。
第一,字词概念的发展
——五种水平
研宄发现,小学儿童选择不同字词概念的定义或下定义时,都表现出五种不同的水平:错误
的定义;概念的重复;功用性或具体形象的描述;接近本质的定义或作具体的解释;本质的定义。
——小学儿童的字词概念的发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