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单选题

1. 学生一旦在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之间建立了逻辑联系,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新信

,生成更丰富的理解。这一知识建构的心理息作出进一步的推理和预期,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

机制是( )。

A. 同化

B. 顺应

C. 平衡

D. 重组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对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的考查。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来实现的。同化是指学生利用相关的原有认知经验对新信息进行解释,从而“超越给

,并生成更丰富理解的过程,根据大纲解析上的概念,同化是儿童理由己有图式把新刺定的信息”

激纳入到己有的队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是指当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存在偏差或完全对立时,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原有观念或完全转变原有的错误观念的过程; 根据大纲解析上的概念,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己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通过顺应,儿童的认知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的不断交替出现的过程; 重组是指原有经验系统的成分保持不变,但是改变它们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

2. 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 ”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准习俗水平

【答案】A

【解析】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是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第一水平。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推理水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在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定向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虽然在第一水平中,儿童己经有了是非善恶的观念,但这些观念还是纯外在的,儿童主要是从行动结果及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

3. 西南联大、西北联大是哪个时期我国著名的两所高等学校? ( )

A.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B.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C

4. “明人伦”的教育目的是由谁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来的? ( )

A. 荀子

B. 孔子

C. 孟子

D. 庄子

【答案】C

5. 废除八股文的法令是什么时期颁布的? (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维新运动时期

C. 清末新政时期

D. 辛亥革命时期

【答案】B

6. 阅读、写作、运算等技能主要是( )

A. 运动技能

B. 动作技能

C. 策略技能

D. 心智技能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技能分类的考查。根据技能的特点,技能可分为心智技能和运动技能两类。吹拉弹唱、写字绘画等属于运动技能的范畴,运算、写作、等是常见的心智技能。策略技能是心智技能与运动技能的合成,是一个人造的术语。拓展开来理解,虽然运算,写作也要运动,但在整个活动中并不处于主要地位,最重要的还是头脑中的一些劳动运动。

7. 1947年,日本颁布的终结军国主义教育并为战后教育指明方向的划时代教育法案是( )

A. 《学制令》

B. 《大学令》

C. 《产业教育振兴法》

D. 《教育基本法》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日本教育法案的了解程度。1872年,日本颁布了近代第一个教育

,具体规定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和学校制度,并且效仿法国,将全国分成8改革法令《学制令》

,大学令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传授国家所需要的思想个学区。日本政府在1918年颁布了《大学令》

和知识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可以设立国立大学,私立大学,地方公立大学,单科大学,3-4年修业年限; 大多是录取的预科或者高级中学高等部的毕业生。日本在1947年的时候颁布了《教育基本

,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为战后指明了方向,主要精神是:陶冶人法》和《学校教育法》

格,培养和平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还有学术自由,男女同校等。

8. “你曾经在考试中作过弊吗? ”这是某研究者在“关于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中的一个题目,这一题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 过于书面化

B. 词义含糊

C. 带有暗示性

D. 涉及敏感性问题

【答案】D

9. “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 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 )。

A. 神话起源说

B. 生物起源说

C. 心理起源说

D. 劳动起源说

【答案】B

【解析】在教育学史上,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其中,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其主要观点包括:①教育活动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产生; ②教育活动不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也存在于动物世界中; ③教育起源于动物将天赋的本能传给后代的现象,人类社会的教育只是在此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题中所述的就是沛西·能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 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主要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教育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

10.广文馆的设立表明唐代政府( )

A. 重视来唐留学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