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804精算基础知识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可变成本

【答案】可变成本指在短期内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要素的成本,是与不变成本相对应的概念。可变成本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生产工人的工资等。厂商没有生产时,可变成本为零。随着产量的增加,可变成本会相应地增加,这一过程受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影响:开始时产量增加,可变成本的增加幅度可能较大,因为各生产要素组合不一定有效率; 随着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生产要素组合的效率得到发挥,可变成本增加幅度变缓; 最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会使它增加较快。

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构成了厂商的总成本,不变成本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可变成本是总成本中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部分,因此可变成本的增长量与总成本的增加量相等,它们的增长率也相等且等于边际成本。

可变成本可以帮助厂商决定在短期内是否继续生产,因为不变成本对于厂商来说是不能改变的,而可变成本则不同,它是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厂商停止生产,不能节省不变成本,却可以节省可变成本。因此,厂商如果进行生产能够补偿可变成本,那么生产就是值得的; 如果生产的结果不能收回可变成本,厂商就会停止生产; 只有在进行生产能够补偿可变成本之后有余额,才能够补偿不变成本。

2. 公地的悲剧

【答案】公共资源是指所有权是大家的、公共的,使用权、收益权归属却比较模糊的那类资源。例如,江河中的鱼虾、公共牧场上的草等。

公共资源与公共物品不同,它在消费上没有排他性,但具有竞用性。不具有排他性说明某人对公共资源的消费不能阻止别人对于该资源的消费; 具有竞用性说明任何人对资源的使用会减少他人消费的数量,尤其当使用者人数足够多时,公共资源的竞争性很大。公共资源的非排他险和竞用性会使得资源被过度消耗、破坏,这就是公地的悲剧。

对于公地的悲剧,其解决力法是采取一定的方法来限制公共资源的消费数量,如采取限制公地上放牧的牲畜数量等措施。

3. 瓦尔拉斯定律

【答案】瓦尔拉斯定律也称为瓦尔拉斯法则,是说在完全竞争的纯交换经济中,社会对商品的超额需求总价值在任何价格水平下都等于零。瓦尔拉斯通过在n 个价格中选择一个“一般等价物”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格,并进行化简,可得到一个恒等式:

瓦尔拉斯定律。

这个恒等式被称为

由瓦尔拉斯定律可以得到结论:存在一组价格,使得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都恰好相等,即存在着整个经济体系的一般均衡。

4. 需求收入弹性

【答案】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如果用%表不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用M 和ΔM 分别表示收入和收入的变动量,Q 和ΔQ 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变动量,则需求收入弹性公式为:

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值来判断该商品是必需品、奢侈品还是劣等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 即e M >1, 表示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收入水平上升幅度,则该商品为奢侈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1而大于0,即。0<eM <1,表示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水平上升幅度,则该商品为必需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0, 即e M <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反而下降,则该商品为劣等品。

二、论述题

5. 试论述囚徒困境对于经济学的意义。

【答案】(l )囚徒困境

,说明为什么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囚徒困境指两个被捕获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

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具体情况如下:两囚徒被指控是同案犯。他们被分关在不同的牢房里且无法互通信息,各囚徒都被要求坦白罪行。如果两囚徒都坦白,则各将被判入狱5年; 如果两人都不坦白,则各将被判入狱2年; 如果一方坦白另一方不坦白,则坦白方入狱1年,另一方入狱10年。表列明了两囚徒选择的结果。

表囚徒困境

如果囚徒A 不坦白,他就冒着被囚徒B 利用的危险,因为不管囚徒A 怎么选择,囚徒B 坦白总是最优方案。同样,囚徒A 坦白也总是最优方案。总之,从上面可以看出,对囚徒个人而言,选择坦白总比不坦白收益高,但从两人的支付总和来看,双方都不坦白的收益是最高的。

(2)囚徒困境的经济学意义

①囚徒困境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普遍情形,即“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

占优策略均衡虽然是唯一可以预见到的结果,但这种策略组合却不一定是帕累托有效率的策

略。在“囚徒困境”中,(坦白,坦白)是帕累托无效率的策略,因为每个人都被判5年徒刑,并不是博弈者共同的最优结果。他们共同的最优结果应该是各判2年,但却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囚徒困境”常常被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经典案例来说明:自利的个人理性行为并没有导致一个社会的最佳结果,亦即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冲突。

②“囚徒困境”反映的是个人理性导致集体理性的缺失,但是由于集体性质未定,即集体利益的缺失对整个社会影响也是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的。

当集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矛盾时且有损社会整体利益的,此时应该设计制度形成囚徒困境,设法让博弈的双方走进囚徒的困境,制止他们的合作,从而避免形成垄断,造成社会净福利的损失,很多行业间的价格与产量的竞争就属于这种情况。而当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相一致时,就应该设法摆脱囚徒困境,从而形成合作,促进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

③无限重复的囚徒困境博弈可以实现有效率结果的极佳机制。

在重复博弈中,囚徒困境可能会出现非合作性的共谋。尽管每个囚徒都冒着被其他囚徒出卖的风险,但如果他选择不合作,那么就会失去获得长期合作收益的可能性,如果重复博弈的次数足够多,未来收益的损失就会超过短期被出卖的损失,因此,可能会出现参与者彼此合作的情况,采取帕累托有效的策略。

6. 使用图形说明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与均衡状态的特点,并与完全垄断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这两种市场组织的经济效率。

【答案】(l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

①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厂商根据市场的均衡价格调整厂房、设备等规模;

②在企业调整生产规模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和亏损厂商退出该行业,直到该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决定的价格水平等于厂商的最小长期平均成本,如图中的P 0此时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在长期均衡状态中,每个厂商既没有超额利润(从而不再扩大产量,新厂商也不再

,也不亏损(从而不再缩小生产,原有厂商也不再退出该行业),从而该产品的价格、加入该行业)

产量和生存下来的厂商数量不再发生变化。

(2)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状态的特点

①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生存下来的厂商都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率、最低的成本。

②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生存下来的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如果有超额利润,新的厂商就

会被吸引进来,造成整个市场的供给量扩大,使市场价格下降到各个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