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之新闻采访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抓新成就

【答案】抓新成就,是指抓各行各业的新成就,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采访报道新成就的目的,在于通过活生生的事实,宣传党的正确领导,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威力,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宣传科学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宣传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宣传我国国力的增强,以教育鼓舞全国人民,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2. 独家新闻

【答案】独家新闻是指独家发布的新闻,人无我有的新闻; 或者说,大家都应该采访到的新闻,而别人没有察觉,没有采访到,唯独你察觉到了,又采访到了的新闻。这种新闻不是一般的新闻,而是比较重要的新闻,富有特色的新闻,引人瞩目的新闻。独家新闻具有以下十大特点:一是独有的新闻事实; 二是独有的远见和时效; 三是独有的地方特色; 四是独有的问题; 五是独有的视野; 六是独树一帜; 七是独特的角度; 八是独特的见解; 九是独有的深度:十是独有的结构。

3. 热点问题

【答案】热点问题一般是指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又为广大群众关注、并议论纷纷的问题。抓热点,首先有一个敢不敢抓的问题。有些报纸开辟了《热点采访》、《热点透析》、《热点追踪》等专版专栏,表明了这些报纸和它们的记者对热点问题的关注。

善于引导,是抓热点问题的一条重要经验。要做到善于引导,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热中有冷,对热点做冷静分析。用什么去引导,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引导。而这种引导又不是板起面孔说教,是把道理寓于对事实的恰当分析中。

4. “走转改”

【答案】“走转改”,是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在新闻领域倡导联系实际、深入基层的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这项活动由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2011年8月共同提出,倡导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项活动致力于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培育良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继承弘扬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树立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等。

5. 反映情况

【答案】反映情况是指以写内参稿的形式,反映那些不宜公开发表,但对编辑部和党政领导

机关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况。广义而言,公开的新闻报道也是反映情况的一种形式。记者因职务的关系,跑的地方多,接触的面广,同上上下下各种人打交道,无疑能比较迅速地掌握较多的新情况。正因为这样,党中央不仅要求记者搞好公开报道,而且历来重视记者反映情况。

6. 《红色中华》

【答案】《红色中华》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江西瑞金,最初是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机关报,后来改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联合机关报。该报在一般情况下也只有几个人; "1933年与1934年,是《红色中华》工作兴旺时期,人员多时小过10余人,除了编委会5人之外,管通讯来稿的1人,校对1人,发行1人,文书1人,以及几个机关行政人员。当时没有专职的记者,报上刊出的‘记者’实际上就是编委会的成员”。

7. 网络采访

【答案】网络采访是借用网络进行的采访。它仍属于采访方式范畴。网络采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采访是指新闻记者为了撷取新闻素材,运用网络技术和网络手段,获取一切相关信息的活动和过程。它强调的是网络采访的信息收集功能。狭义的网络采访是指新闻记者在无法亲临现场、也不能用或不宜用电话采访时,借助互联网络,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电子公告牌、新闻组、网络调查等工具,与确定或不确定的采访对象进行数字化交流,以获取相关信息,弥补传统采访方式的不足所进行的活动。它突出强调网络采访的条件性和辅助性功能。

8. 易地采访

【答案】易地采访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采访术语,是指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易地采访是一种开放式的采访活动方法,可以开阔记者的眼界,还可以提高记者的新闻敏感度,是一种很好的采访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易地采访己从个别新闻单位少数记者的活动,变成全国性的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业务活动。

9. 新动向

【答案】新动向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新方向或新趋向。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有的矛盾解决了,有的矛盾一时没有解决,甚至发展成为一种值得注意的动向。新闻媒体有责任把那些事关大局的新动向揭示出来,提醒人们注意,「的在于促进矛盾的解决。抓新动向,有赖于记者敏锐的洞察力,善于透过个别看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一般人尚未察觉或没有完全察觉到的时候,就紧紧抓住它。

10.特约记者

【答案】特约记者是指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予的称号。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由于特约记者在该新闻单位里没有编制,所以不领取该新闻单位的工资(稿费除外),他们通常还在原单位领工资。

11.采访路线

【答案】新闻采访路线,是我国记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我国记者应遵循的采访路线包括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两方面:①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就是要求新闻采访活动必须从实际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认识和把握事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在新闻采访活动中的贯彻,是我国记者及其采访活动坚持党性原则的要求,也是记者及其所从事的新闻采访活动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②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各级党委,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工作路线。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和新闻工作的任务,确定了我国记者采访活动的工作路线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各级党委,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这是我国记者区别于西方记者的一个根本标志,也是搞好新闻采访工作的一个重要保证。

12.公民记者

【答案】公民记者,是指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记者的作用却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普通民众。公民记者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单一线性的传播格局,进一步强化了信息社会中媒体与受众的新型互动关系; 确立了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主体地位,深刻影响着媒体形态的演变过程,加速了主流媒体的变革。

13.新闻价值

【答案】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的要素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真实性、人情味、趣味性等。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和价值尺度。西方新闻学把读者兴趣作为新闻价值的试金石。无产阶级新闻学则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获知新闻的需求,注重社会效果作为新闻价值的基本含义。新闻价值理论产生于西方19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报纸时期,它是在新闻社会化、商品化的客观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中国最早研究新闻价值的是徐宝磺。

14.自上而下的采访方法

【答案】自上而下的采访方法,是采访方法的一种,是指记者在到达采访日的地之后,先和领导机关接触,了解领导意图,了解全面情况,从中发现新闻线索,然后再逐级深入下去的活动方法。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可以使记者较快地掌握情况,选准采访对象,有目的地深入,避免盲目性。

15.剪报

【答案】剪报是指把报纸上有价值的内容剪切下来,贴到各有目录索引的本子上。剪报与其他积累资料的方式相比具有方便和量大的优势。记者在进行剪报时首先要做好剪报的整理工作,其次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剪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