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分析内容范围的界定在目标参照测验的标准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答案】任何一种测验的编制,其前期工作不外乎为测验目的的确定,测验内容的界定以及测验编制计划的设计。一个测验的内容范围包括所欲测量特质中蕴含的全部行为,它可以非常大,也可以非常小。内容范围的界定在目标参照测验的标准化过程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
(1)内容范围具有边界。当其边界得到明确界定时,研宄者就可以判定什么行为属于这一内容范围,而什么行为却超出了这一范围。
(2)每一内容范围内容均可分为几类,每一类中又可分为更细更小的类,当每一类的内容及其在此内容范围内的相对重要性确定以后,内容范围就有了明确的结构。而当一个内容范围具有了明确的边界和结构时,人们便认为此内容范围得到了明确界定。
2. 智力测验的功能是什么?
【答案】传统智力测验的功能主要有:
测验的基本功能是测量个体差异,大量的测量结果表明:在一般人群中智力高者或低者均占少数,智力中等或接近中等者约占全部人口的80%,基本上呈常态分布。
⑴将人群分类
由于智力测验所依据的理论上的特性,以及智力分布的常态性,智力测验在实际中常常行使将人群分类的功能。韦克斯勒曾按智商的高低,把智力分成七类,其是IQ 在130以上者为极优秀(天才);IQ 在120〜129者为优秀;IQ 在110〜119者为中上(聪颖);IQ 在90〜109者为中材;IQ 在80〜89者为中下(迟钝);IQ 在70〜79者为低能边缘;70以下者为智力缺陷。
⑵预测个体未来可能的成功程度
由于传统智力测验结果与学习成绩、教师评定等外在效标间的高的正相关的存在,智力测验在实际中又常被作为预测源测验行使预测的功能。
社会对智力测验的需求不仅是将人群分类并预测个体未来可能的成功程度,还要求测验能进一步对个体进行诊断和采取相应且及时的补救措施。而智力的心理测量学概念强调G 因素的存在,只从宏观上描述个体的外在行为结果,却忽略了对个体心理活动过程进行精细的分析及对内部加工机制的探讨,因此,以此为依据的传统智力测验可以对人群进行分类和预测,却无法对个体真正的内在的薄弱点作出精确诊断,从而不能满足社会更为精细的需求。
3. 概化理论的测验情境关系学说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案】概化理论的测验情境关系说的基本含义是:
(1)概化理论提出了测验情境关系说,认为在不同的测验情境关系下,测量误差的结构不同,误差量也不同。概化理论认为,研宄测量必须先研宄测验情境关系,并且测验情境关系是由一个测量目标和若干个测量侧面构成的。
(2)概化理论指出,一个测量侧面可以有不同的水平。测量侧面还有随机侧面与固定侧面之分。
(3)每固定一个测量侧面,测量的误差就会减小一些,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就会提高一些。但是这种信度、效度的提高是有代价的,其代价是对于测量结果分数可解释的范围将变小。在测量中测量侧面被固定得越多,测量的信度、效度也就越高,但测量目标所受的限制也就越来越大。
(4)一旦所有侧面均被固定,测量误差没有了,测量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因此,测验情境关系中至少有一个测量侧面应该是随机的。
(5)由测验情境关系分析而得出的概化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测验的真分数不止一个。
(6)在不同的测验情境关系下,测量的信度也不相同。
总之,概化理论提出的测验情境关系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任何测量都是依赖于特定的测验情境关系的,测验情境关系中的测量目标、测量侧面、测量侧面的水平都是会变化的,它们的变化会引起测验误差的来源、测验误差的大小、真分数的种类以及测验信度的变化,同时测验分数的解释范围也发生变化。
4. 各种信度系数所对应的误差来源是什么?
【答案】信度主要包括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分半信度、同质性信度、评分者信度,各种信度系数所对应的误差来源分别简述如下:
(1)重测信度系数对应的误差来源
重测信度是指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除去主试,施测环境和被试等方面的误差,它的独特误差来源主要有:
①施测过程中所产生的遗忘和练习效应;
②在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内,被试在所要测查的心理特质方面获得了学习机会。
(2)复本信度系数对应的误差来源
复本信度是指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批被试在两个复本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它的误差来源有:
①不能获得严格意义上的平衡测验;
②施测过程中产生的顺序效应和迁移效应;
③在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内,被试在所测量的心理特质上获得了学习机会。
(3)分半信度系数对应的误差来源
分半信度是指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它的误差来源是:不同的分半方法的分半信度不同,可能是由于将测验分为相平行的两半的方法不同而产生误差。
(4)同质性信度系数对应的误差来源
同质性信度也称内部一致性系数,它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克龙巴赫值还是所有可能的分半信度的平均值,它只是测量信度的下界的一个估计值。即,值大,必有测量信度高;
但值小时,却不能断定测量信度不高。它的误差来源产生于题目是否同质,这包括两个方面:
①所有题目都测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
②所有题目得分之间都具有较高的正相关。
(5)评分者信度系数对应的误差来源
评分者信度是指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在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中,客观题的评分很少出现误差,但主观题的评分常常会造成误差。它的误差来源主要是多个评分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对相同答案的不同评定,这种个体差异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最大程度低依赖正规的测查程序和统计方法来减小它。
5. 能力倾向测验与特殊能力测验在应用上有何区别?
【答案】能力倾向测验的目的不在于总结过去,而在于预测将来,即预测个体在将来的学习或工作中可能达到的成功程度。特殊能力测验一般针对于一种特殊能力所包含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测量,测验性质介于成就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之间,其内容与相应的专业或职业训练的重点是一致的,而测量目的既想了解个体在此专业领域的既有水平,又想预测个体今后在此专业领域成功的可能性。两者在应用上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⑴能力倾向性测验包含的能力较多,并且对每种能力的测量不深入,但是特殊能力测验是对能力倾向测验中所涉及的某方面的能力的深入探讨,它对能力的范围涉及很小,主要是精化于某个具体的能力。
⑵能力倾向测验关注于测量个体所具有的能力,而特殊能力测验关注于个体某方面的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
6. 目标参照测验的题目区分度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确定?
【答案】测验项目的区分度一般采取两类指标:难度差值和相关系数。
(1)难度差值
①掌握组——未掌握组鉴别指数(D )
a. 分别计算掌握者和未掌握者两组在某项目上的平均通过率,
记为
指数为: 则该项目的鉴别
b. 鉴别指数D 的大小,可以直观反映出该项目在多大程度上对掌握者和未掌握者作出了区分。D 值从-1.00到+1.00之间变化,越接近于+1.00, 题目区分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