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京农业大学0603 企业管理综合知识之企业管理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何谓绩效与绩效管理? 企业如何实施绩效管理?
【答案】(1)绩效与绩效管理的定义
绩效是经过组织评定的工作行为表现与工作结果。企业界有四种代表性的价值观:
①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为股东利益最大化;
②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为了创造和维持社会的和谐;
③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
④企业存在的理由是实现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合作者、政府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适度与均衡。
绩效管理是收集、分析、评价和传递有关某一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和下作结果方面的信息情况的过程。作为评价每一个员工工作结果及其对组织贡献的大小的一种管理手段,每一个组织都在进行着绩效考核。企业在设计绩效评价体系时应明确组织绩效、流程绩效、岗位绩效之间的关系。
(2)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一般程序
①确定绩效目标。
②收集相关信息。
③设计绩效指标。
④制定考核方一案。
⑤为一案贯彻执行。
⑥监督、反馈、调控。
⑦考核、评估、沟通。
⑧奖酬兑现/绩效整改。
绩效管理的目的主要是进行绩效控制、薪酬管理、职务晋升、培训与发展以及管理沟通。
2. 资产剥离与分立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案】资产剥离是指企业将其自身的一部分出售给第三方。分立则是企业按比例把它在一个子公司拥有的股份分配给自己的股东,从而形成两个公司,它们与以前仅有的一个公司具有相同比例的产权所有关系。
(1)资产剥离与分立的区别:
①资产剥离往往与并购交易相联系,在国外约40%的收购与其他企业的资产剥离相对应。 ②分立没有货币易手,子公司的资产也不重估,这种交易可看作一种股票红利和免税交易。分立后的新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而股东直接持有新公司的股票,可以直接参与管理人员的
选用,从而取得了更大的控制权。
(2)资产剥离与分立的联系:分立可以看作一种特殊形式的剥离。
3. 知识存储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知识存储管理的内容有:
(1)知识的选择与过滤企业知识管理的投入应当有战略上的重点和方向,根据企业的核心能力、总体战略的需要进行规划。另处,要保证知识的质量,针对企业面临或将要面临的难题,选择创新性的、具有潜力的知识。
(2)知识的加工与提炼
在知识储存之前,需要对知识进行加工和提炼,以保证知识的正确性,提升知识的价值,提高知识的便利性。
(3)知识的储存与检索
将加工过的知识存放在适当的媒介中,井设计多种索引和分类目录,方便用户查找。对于显性知识,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成果。对于隐性知识,需要合理地安排人员组合,实现知识互补,增进人员之间的交流; 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比如建立个人博客记录员工的创意灵感,便于显化员工的隐性知识。
(4)知识的更新与维护
有些存储在知识库中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不合时宜,需要按照知识的特点,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知识库进行更新、重新分类,淘汰不再有价值的知识,增加新知识,保持企业知识的时效性。
4. 组织运行管理中涉及哪些力量的整合? 如何进行这些整合?
【答案】组织运行管理中的整合力量包括:
(1)集权与分权关系的整合
集权,即职权的集中化,也就是指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向处于较高管理层次的职位集中的组织状态和组织过程。分权,即职权的分散化,也就是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到处于较低管理层次的职位上。
确定一个组织中职权集中或分散的合理程度,需要考虑如下几方面影响因素:①经营环境条件和业务活动性质; ②组织的规模和空间分布广度:③决策的重要性和管理者的素质; ④方针政策一致性的要求和现代控制手段的使用情况; ⑤组织的历史和领导者个性的影响。
判断组织集权或分权程度的标志主要有:①所涉及决策的数目和类型; ②整个决策过程的集中程度; ③下属决策受控制的程度。
分权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改变组织设计中对管理权限的制度分配; 二是促成主管人员在工作中充分授权。前者是对组织中职权关系的一种再设计,是在组织变革过程中实现的; 后者则是在组织运行中,通过各层领导者的权力委让行为,系统地将决策权授子中下层管理者,使他们切切实实地得到组织制度所规定的权力。
(2)直线指挥与职能参谋关系的整合
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是两类不同的职权关系。直线关系本质上是指挥和命令的关系,直线人员所拥有的是一种决策和行动的权力; 相反,参谋关系则是一种服务和协助的关系,授予参谋人员的只是思考筹划和建议的权力。正确处理直线与参谋的关系,充分发挥参谋人员的合理作用,是组织设计和运作中有效地发挥各方面力量协同作用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理论上说,设置作为直线主管助手的参谋职务,不仅有利于适应复杂管理活动对多种专业知识的要求,同时也应该能够保证直线系统的统一指挥。然而在实践中,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冲突,往往成为造成组织运行缺乏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合理利用和正确发挥参谋人员的作用,需要注意如下几点:首先,要明确直线与参谋的关系,分清双方的职权关系与存在价值,形成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良好基础; 其次,必要时授予参谋机构在一定专业领域内的职能职权,以提高参谋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最后,直线经理人员要为参谋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条件,以便从参谋人员处获得有价值的支持。概言之,处理好直线与参谋之间的矛盾关系,一方面要求参谋人员经常提醒自己“不要越权”、“不要篡权”; 另一方面,也要求直线经理尊重参谋人员所拥有的专业知识,自觉利用他们的工作,取长补短。
(3)分工与协调关系的整合
对工作分工与协调关系的处理是组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组织设计强调工作的专业化分工,认为分工是大生产的标志,不仅作业活动要进行分工,管理活动也要实行分工,通过分工提高各方面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专业化分工成为传统组织设计的一条基本原则。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分工的缺点也日益暴露出来. 如:①分工带来了本位主义,助长了专业管理人员的片面观点; ②分工造成了工作的单调乏味,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思维; ③分工还引起办事程序和手续的繁琐复杂,增大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量; 等等。
因此,分工并不是越细越好,而应该有一个合适的“度”。对这个“度”的把握,就需要全面考虑分工带来的益处是否足以抵补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和工作过程中协调成本上升等缺陷。
(4)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关系的整合
正式组织是组织设计工作的结果,是由管理者通过正式的筹划,并借助组织结构图和职务说明书等文件予以明确规定的。正式组织有明确的目标、任务、结构、职能以及由此形成成员之间的责权关系,因此对成员行为具有相当程度的强制力。正式组织的基本特征是目的性、正规性、稳定性。
与正式组织相比,非正式组织是未经正式筹划而由人们在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一种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网络。在非正式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自然的人际关系,他们不是经由刻意的安排,而是由于日常接触、感情交融、情趣相投或价值取向相近而发生联系。与正式组织的特征相对应,非正式组织的基本特征是自发性、内聚性和不稳定性。
由于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现象,也由于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具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所以,管理者不能采取简单的禁止或取缔态度,而应该对它加以妥善地管理
一方面,管理者必须认识到,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要求有效地利用和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