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黑龙江大学705政治学原理(含30%国际政治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目录

2016年黑龙江大学705政治学原理(含30%国际政治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一) .. 2

2016年黑龙江大学705政治学原理(含30%国际政治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二) .. 8 2016年黑龙江大学705政治学原理(含30%国际政治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三) 16 2016年黑龙江大学705政治学原理(含30%国际政治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四) 24 2016年黑龙江大学705政治学原理(含30%国际政治学)考研强化班模拟题及答案(五) 32

一、名词解释

1. 国体和政体

【答案】(1)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国体体现着国家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内容。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国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国体是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决定因素,国体必须通过一定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来反映和实现。

(2)政体,也被称为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指一定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些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体类型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两个:

①最高国家权力执掌者人数的多少;

②最高国家权力执掌者的产生方式和任职期限。从这两个标准出发,国家政体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两大类。

2. 马克思主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的主义从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主要观点和方法随着中国革命的步伐被传播到中国。中国政治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实践,研究中国政治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为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

3. 政治意识形态

【答案】在任何政治文化系统中,政治意识形态是一个政治系统试图说服社会成员、取得后者的认同和支持过程中形成的一套特定的权威阐释系统,是一种能够提供政治认同和引导民众政治态度的符号模型。它构成了一个政治系统中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

4. 多党合作制

【答案】多党合作制是指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政党以与其他政党的合作作为实施领导的重要方式的制度,这方面的典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则是革命的同盟军。作为它们利益代表的民主党派积极与共产党合作,参与民主革命斗争,从而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历史基础。

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随着社会阶级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原先的民主党派已成为它们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人士的代表,它们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这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现实基础。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国的政党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5. 政治文化

【答案】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

二、简答题

6. 简述无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政治领导作用。

【答案】(1)在现代国家中,任何政治活动都是特定阶级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意志的实践过程,作为阶级组织的政党,必然要以影响和领导政治生活作为自己的主要政治职能。

(2)在获得政权之前和获得政权之后,政党影响和领导政治生活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政党没有获得政权时,往往通过制定自己的政纲、方针、政策和策略,组织党员和群众展开合法的或非法的、和平的或暴力的、议会内的或议会外的政治斗争来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使之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在获得政权以后,政党就会以执政党的身份,控制和监督国家政治权力,并把自己的政治纲领、方针政策转变为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以国家权力向社会推行,同时,政党还以派遣党员担任国家要职、直接参与国家政策执行程等方式支配和影响着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实际过程。

7. 什么是政治关系? 如何从利益的视角理解政治关系的构成?

【答案】政治关系是政治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1)政治关系的含义

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十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2)从利益的视角理解政治关系的构成,应该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治关系内含着三个层面的关系:由人们的需求引起的,由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利益关系; 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在社会利益关系基础上结成特定的社会政治力量,并在这种力量

对比关系中形成的政治权力关系; 在社会利益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主张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所构成的政治权利关系。

②在人类利益关系中,包含着内在的基本矛盾性。一方面,任何利益都有着得到实现的内在要求; 另一方面,任何利益又只有在社会联系中,通过一定的社会途径才能得以实现。利益的这种实现要求的主体性和实现途径的社会性,是利益的基本矛盾,它构成了利益的二重性。利益的这种二重性,形成了社会利益关系。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社会前提,为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并且规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而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则是人们试图以权威强制和合法资格的方式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实现利益的途径。

8. 如何认识三权分立学说和“议行合一”学说对政治制度建设的影响?

【答案】政府机构的理论对政府机构设置的影响:

(1)分权学说

洛克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其中立法权是至上的,以此来支持当时己由资产阶级掌握领导权的代议制。分权学说的实质是为了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在分权学说中,资产阶级掌握的立法机构的地位高于一切。在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完全为资产阶级掌握。因此,三权制衡也只是资产阶级统治者之间的制衡。

(2)“议行合一”原则

与分权学说相对立的是马克思的“议行合一”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批判众所周知,他们认为资产阶级议会在本质上是“有产者的统治”,是金钱政治,是“不断践踏人民意志”而不能反映民意的“清谈馆”。在吸收卢梭思想和巴黎公社实践经验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著名的“议行合一”原则。马克思明确提出了新型的无产阶级国家的政权应该是集行政权和立法权于一体的工作机关,它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并直接受到选民的监督和罢免。这就是后来作为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设置原则的“议行合一”。

9. 分析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异同点。

【答案】(1)①政治统治是政治行为主体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双重驱使下,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权力制约关系,建构政治权力主体对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控制和约束关系,予把政治权力转变为政治权威,在政治权力卞体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建立权威与服从关系的一种行为。

②政治管理是政治行为主体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的双重驱使下为了协调和解决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实现社会共同利益要求,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实施对十社会的管理的行为。

(2)它们的相同点体现在:

①行为主体相同。在同一个政治共同体内,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是同时进行的。它们的主体都是由这一共同的政治权威主体来完成。

②行为原因相同。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都是权力制约关系中的矛盾性与同一性的要求。为了实现自己的权力地位和制约关系,同时把这种权力地位转化为权威和服从关系,权利主体需要政治统治。同样,政治管理虽是协调个主体的利益,手段有所弱化,但是其根本的原因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