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9028教育学复试之外国教育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辨析题
1. 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
【答案】此观点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1)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2)培养目标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两者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培养目标的制定受教育目的的制约,但制定培养目标还要考虑教育对象的特点及特定的社会领域对教育的要求。
2. 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形式,是普通人民的教育。
【答案】(1)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2)骑士教育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它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与一般的家庭教育有所不同,不是普通人民的教育,而是世俗封建主的特权教育。骑士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其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①从出生到七八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儿童在家接受母亲教育,内容有宗教知识、道德及身体的养护,这一阶段,与一般的家庭教育基本等同。
②七八岁以后为礼仪教育阶段,低一级的贵族将儿重送到高级贵族的家庭中充当侍童,这个阶段的教育虽然也是在家庭中进行,但是与一般家庭教育相差甚远,受教育者是在别人的家庭接受教育的。
③14~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同时还要侍奉领主和贵妇。年满21岁时,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
(3)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它与等级鲜明的欧洲中世纪封建制结构相适应。所以题目中认为骑士教育是一种家庭教育形式是正确的,但是把它等同于普通人民的教育则是不对的,它是属于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3. 作为教师,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答案】此观点错误,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含义
①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
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
②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学校培养人的工作是长期的、复杂的而又仔细的,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不是一腻而就的事,对学生的培养要靠日积月累。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将教育目的具体化,明确在某一时段内,教一门学科或组织一项活动时,希望学生在认知、情感、行动和身体诸方面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教学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操作,越便于评估和改进。
(2)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仅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总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方向。
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更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二、简答题
4. 简述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
【答案】凯兴斯泰纳是德国教育家,是19世纪后期流行于欧美的劳作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推动者。其主要教育著作有:《德国青年的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要义》等。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论是当时德国的“国家主义教育”政策的产物。他指出,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
(1)公民教育的中心内容是通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在他看来,“有用的国家公民”应具备三项品质:
①具有关于国家的任务的知识;
②具有为国家服务的能力;
③具有热爱祖国、愿意效力于国家的品质。
(2)劳作学校是一种最理想的学校组织形式,是为国家培养有用公民的重要教育机构。凯兴
,斯泰纳主张为实现公民教育的目的,必须将德国的国民学校由“书本学校”改造成“劳作学校”
并强调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机构的关系,它们是“三位一体”的。
①他规定劳作学校的三项任务是:
a. 要帮助学生将来能在国家的组织团体中,担任一种工作或一种职务,,即“职业陶冶的预备”这是劳作学校的基本任务;
b. “职业陶冶的伦理化”,要求把所任的职务看做郑重的公事,不只是专为个人去做,而是要把个人的工作与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把职业陶冶与性格陶冶结合起来;
c. “团体的伦理化”,要求在学生个人伦理化的基础上,把学生组成工作团体,培养其互助互爱、团结工作的精神。
②他要求围绕性格陶冶这个中心从三个方面开展训育和教学:
a. 必须把“劳作教学”列为独立科目,并聘请专门的技术教员;
b. 改革传统科目的教学,必须竭力摒除旧式的知识灌输,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逻辑思考的本领;
c. 要发展学生的公民和社会技能,对于各种学科的组织,都必须以团体工作为基本原则,发展利他主义,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社会的利益。
5. 简要介绍终身教育的主张。
【答案】(1)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终身教育是一种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理论。20世纪60年代中期产生于法国。60年代后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终身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成人教育理论家和活动家朗格郎。
(2)终身教育的主要理论包括三个方面:
①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在终身教育家看来,教育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以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一个人如果不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那他肯定就要落后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②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方法,任务是学会学习,即养成学习的习惯和获得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更好地应付新的挑战。要做到终身学习,首先要打破学习的封闭办学模式,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使人的发展在空间上具有联系性。从纵向的角度看,就是要求教育根据人的生理水平和实际,实现人生不同发展阶段教育之间的连贯,即要求人的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和学校后教育三者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以形成上下一贯的纵向教育系统。
③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它对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建立学习化社会有积极意义,他要求整个社会从学历社会向学习社会转变; 从“封闭型”学校教育向“开放型”学校教育转变; 从以学校为中心向综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职能转变。终身学习对个人是实现教育的连续性,对社会是建立一种上下、老幼都学习,保持社会活力的教育体制。
(3)终身教育模式的确立也有助于冲破传统学校的僵化体制,从而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学校将成为为整个社会服务的教育和文化中心,而不再是与现实生活隔绝、只供一部分人使用的封闭区域。总之,按照“终身教育”的设想,从学校毕业将不再被看做教育的终结,而是新教育的开始。
6. 简述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理论。
【答案】(1)幼儿园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福禄培尔认为,家庭和母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有许多母亲没有充分的时间来教育自己的子女,也没有受过相当的教育训练,因此,建立公立幼儿机构成为必要。另外,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是完善的教育的首要和不可缺少的条件。“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甚至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都是无比重要的。”
福禄培尔指出,幼儿园工作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培养儿童的社会态度和民族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