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教育9028教育学复试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辨析题

1.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明荀况在师生关系问题上强调不唯师说。

【答案】错误。

《劝学》中这段话阐明了持久的学习和教育对人有完善的作用,也蕴含了学生必须向老师学习求教的思想,但推导小出在师生关系问题上不唯师说的结论,荀况也并无小唯师说的思想。荀况认为,教师与天、地、君、亲处在并列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治理; 教师是礼义的化身,人的完

,否则就是背叛。善没有比向老师学习更为有效的办法。因此强调学生必须服从教师,“师云亦云”

据此提出尊师,并以是否尊师为国家兴衰的标志。

2. 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是正确的。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的观点:

①爱尔维修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认为人人都是通过感官获得知识,人人都有享受中高等教育的权利,表达了人人智力天生平等和教育的民主化主张;

②他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提出“教育万能”的口号,否定遗传因素的影响,并把改变旧社会环境的希望寄托于教育,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从而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

(2)评价:爱尔维修对教育的看法是错误的,尽管十分强调环境的作用,但对当时来说,有一定的进步作用。教育不可能万能,马克思批判了他的这一看法,提出了教育受到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的主观实践活动。

3. 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无根本差异。

【答案】错误。

尽管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都属于行为主义者解释学习发生的基本现象,但两者的建立过程则完全相对。在建立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的过程中,无条件刺激(如食物)有时又称为强化刺激,往往需伴随着条件刺激(如铃声)而出现,或与其同时出现; 在建立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如食物)则需伴随着反应出现。

二、简答题

4. 简述操作技能学习的高原现象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案】(1)操作技能学习的高原现象

操作技能的高原现象是指在结构比较复杂的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这一现象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出现一段接近水平的线段,此时曲线不但不上升,甚至还可能出现少许下降。但在高原期后,曲线又继续上升。

(2)高原期现象产生的原因

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 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 练习方法不当; 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 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 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甚至产生仄倦等消极情绪; 意志品质不够顽强等。只有消除这些消极因素的干扰,才能避免高原期现象的发生。

5. 简要解释并举两个实例说明教育的负向功能。

【答案】(1)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个体或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2)教育可能对个体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或作用,例如过分强调知识授受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又如反复的机械练习会抑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发展。

(3)教育可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或作用,例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国家推行“教育先行”政策,抑制了这些国家投资发展经济及其他社会事业,又如研究发现资本主义学校教育在再生产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不平等。

6. 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答案】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中主要的贡献是他关于有意义学习、认知同化与先行组织策略以及接受学习的理论。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己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外部条件: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这种逻辑意义指的是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②内部条件: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新知识与他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7. 教育观察研究实施的程序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案】(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

(2)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

(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

(4)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8. 简述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的三大命题。

【答案】(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

(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

(3)“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三、分析论述题

9. 美国经济学家桑德伯格(1.G.Sandberg )曾经对经济增长与教育的关系进行跨国的动态比较。他以欧洲各国1850年的成人识字率表示人力资本存量,然后动态比较1913年和1970年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其统计结果如表所示。

表 欧洲国家识字率与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