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1944年7月,联合国的44个代表国参加了在美国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了旨在稳定国际金融、改善国际贸易环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这一体系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有四点内容:

(1)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2)确立了国际储备资产。

(3)协助会员国调整国际收支,

(4)取消正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具体包括:

①实行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美国政府承担各成员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所持有的美元按此固定比价无限制地兑换黄金的义务。

②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规定各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市场汇率的波动只能在这一比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如果波动幅度超过这个范围,各国政府有义务干预市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日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这个矛盾导致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完全崩溃。

2. 宏观调控

【答案】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计划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模式,是既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导向性作用,实现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

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主要的宏观调控手段有经济政策、经济计划、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3. 复杂劳动

【答案】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对称,是指经过专门培训、具有较高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本身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是较高级的劳动,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要高。复杂劳动折合为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是在反复的交换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二、辨析题

4. 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必然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在国有企业没有产权改革前,国有资产就已经开始流失。在产权改革前的流失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显流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经济学家和社会公众所关注。具体表现为国企领导人(也可能包括政府相关领导人)利用自身的权力和信息优势,在产权不明晰的情况下,挥霍、浪费企业的各种资产并采用各种手段占有国有资产。另一种是潜流失,由于原有的企业产权制度无法保证选出合适的企业领导人,也无法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有能力的领导人有可能出工不出力,没有能力的国企领导人将一个又一个企业搞跨,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就国有企业改革而言,其核心问题在于构建有效的产权制度安排,国企产权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我国产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产权交易监管不到位等。而创造竞争的环境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成功的重要外部条件。在企业内部信息分配不均匀,管理层占据信息优势的情况下,要有效处理国有资产,需要在国有资产交易中引进竞争机制,改善游戏规则(特别是定价规则)。国有资产谁来买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规则问题,要保障国有资产的有效定价。同时要协调企业内部非交易性合约和企业外部市场交易性合约的关系。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必然导致某些内部人为自己定低价,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另一个规则就是公开化规则,防止并遏止改革中人量存在的“暗箱操作”现象。法制的完善、公众的参与和透明的游戏规则是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祛码。

5. 资本周转越快,表明资本家预付的可变资本越多,因此获得的年剩余价值量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顶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一(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量。

流动资本指的是以原料、燃料以及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指的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年剩余价值量是与可变资本相关联的。资本周转的快慢与可变资本的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

所以更加得不出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的结论了。

6. 由于存在级差地租II ,农业资本家要签订长租约,土地所有者要签订短租约。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1)级差地租II 是指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如果在同一地块上连续追加等量投资,实行集约经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只要增加的农产品为社会所需要,且追加投资的生产率高于劣等地原始投资的生产率,就会产生超额利润,并转化为级差地租II 。

(2)级差地租I 是级差地租II 的基础。构成级差地租I 的超额利润一般在租约内做了规定,归土地所有者所有。而构成级差地租II 的超额利润,在租约期内归农业资本家所有; 当租约期满,签订新租约时,就会通过提高地租额而转归土地所有者所有。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经常为了租约长短与租额多少展开斗争,这种斗争反映了两个剥削阶级集团在瓜分剩余价值上的矛盾。

(3)在级差地租II 的场合,从超额利润到地租的转化,却会遇到一此困难。因为连续投资的收益差别小易区分开来,租地农场主总想隐瞒投资的实际成果,以便使一部分超额利润归为己有。地租是土地出租时由契约规定好了的,在租约有效期间内,山连续投资所带来的超额利润,属于租地农业资本家所有; 只有当租期届满或重订新契约时,通过提高租金,才会把这种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且,归土地所有者所有。

正因为如此,租地农业资本家总是力争签订长期租约,土地所有者要签订短租约。

三、论述题

7.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和看法。

【答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依靠创新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己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对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出了更加全面、更加紧迫的需求,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抓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依靠创新驱动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实施以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意义

从全球背景来看,创新驱动发展是适应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迫切要求。新时期,世界范围内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突破,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成为当今世界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催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许多国家都将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各国围绕科技创新的竞争与合作不断加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更加主动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创新驱动发展也是加快建设创新国家的迫切需要。

(2)实施以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