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理论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大众传播
【答案】大众传播(MassCommunication )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其特点包括:①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 ②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 ③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 ④传播内容是公开的,有别于私下或内部传播活动; ⑤大众传播也有反馈机制,但这种反馈一般是滞后的,受众对传播过程缺乏即时的干预能力。
2. 软实力
【答案】“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释放出来的对世界的无形影响力。“软实力”一词是相对于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而言的,其核心是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1990年首先提出,他认为,冷战以后,作为劝说,吸引力和同化力的文化力量在国际政治中越来越重要,“软实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媒业处于“软实力”的核心地位。传媒业对于塑造国家形象作用巨人,而面对重人突发性事件,传媒业争取国际舆论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
3. 亲身传播
【答案】亲身传播是指以人体自身为媒介,尤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以表情和动作作为辅助手段的传播方式。亲身传播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传播信息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但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一个信息,经人们口口相传,越到后面越失真。亲身传播可采用的方法有言语传播、文字传播、体态语言传播、信号传播等。
4. 三网融合
【答案】“二网融合,’又称二网合一,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在网络层面上实现互联互通,在业务层面上相互渗透和交叉,在应用层面上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其目的是通过优化现有网络配置,综合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采用全数字化连接、宽带数据交换运输、高度集成业务、简化终端接入、智能化管理与控制等方式改造多媒体信息网络,向用户提供视频、数据、语音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5. 新闻自由
【答案】新闻自由是指新闻传播领域内实施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包括新闻采访自由、传递自由、报道自由和收受的自由,报纸的出版自由、广播和电视的播送自由、发表新闻评论及开展批评的自由。新闻自由这个口号,是1644年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约翰·弥尔顿在《出版自由》一文中提出的,1789年载入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战争后正式列入宪法条款。资产阶级曾利用它作为反对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武器; 无产阶级也借此宣传自己的主张,打破统治阶级对社会舆论和精神交往的垄断。“新闻自由”推动了近代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
6. 党报体制
【答案】党报体制,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媒体作为党的喉舌与党联系人民群众的工具,执行党的宣传工作、遵循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的新闻体制。这一体制起源于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中国的党报体制以马克思、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经典论述为理论指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原则的产物。这一体制把共产党领导的一切媒体集中控制在各级党委的权力之下,从主要编辑人员的仟命到政治性报道,都由党委作出决定。
二、简答题
7. 简述新闻价值的相对性。
【答案】新闻价值的相对性是指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环境里,不同媒体的新闻价值取向和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是变化发展的。
(1)新闻价值相对性的表现
①从大的力一面来说,中国近代新闻事业从产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新时期,基本上是以政治新闻为主导的,包括维新、共和、国共两党的新闻事业斗争,以及十年文革期间的“大字报、大辩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新闻实践领域的经济新闻骤然增多。新闻媒介一改过去以政治新闻为主的做法,大力加强了经济建设的宣传。一大批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报刊和广播电视节目纷纷创建,企业报、行业报也如雨后春笋般从生。1979年,我国的经济类报纸仅有5家,1986年就增加到112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向深入,中国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平稳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新闻媒体的面目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前经济新闻的基础上,报纸、广播、电视上的社会新闻明显增多,教育、交通、住房、医疗、治安、环保等方面的热点和焦点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重点。中国新闻报道从政治新闻到经济新闻再到今天的社会新闻,这种报道侧重点的变化表明,中国的新闻报道越来越注重新闻价值里面的趣味性和接近性因素,这也恰是中国政府大力提倡“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三贴近原则的一个成果。换个角度来看,在不同历史时期,新闻价值的重要性这一要素指向的具体内容前后并不一样。
②就同一个历史时期或者同一个新闻事件而言,不同新闻媒体的新闻价值取向往往也各不相同。2004年9月3日,北京时间下午5时30分左右,俄罗斯北奥塞梯人质事件形势急转直下,
俄政府武装与恐怖分子交了火,赤身露体的人质(孩子们)在枪林弹雨中纷纷四散奔逃。凤凰卫视和资讯台马上停止了所有节目,开始连续20多个小时的“俄罗斯以武力解决劫持人质事件,,特别直播节目。《时事直通车》、《时事辩论会》、《锵锵三人行》、《凤凰子夜快车》等等日常节目统统转到对俄罗斯人质事件的报道和解读之中。其中,有前方记者的直击报道,有对其他国家电视台直播画面的切入及同声传译。直到人质危机解除之后的第二天下午,风凰一档娱乐节目的女主持人还这样开场:“人命关天,娱乐靠边。”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内地大大小小的新闻和非新闻频道,一律在唱着“过去的歌谣”。在他们看来,俄罗斯人质事件远没有他们正在播出的事件更重要。再比如,同样是面对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这样非常重要的新闻事件,中国的媒体浓墨重彩展示大会的盛况,而部分西方记者却到处搜集反面信息广为散布。
(2)新闻价值相对性产生的原因
①新闻活动具有阶级性,处在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新闻媒体/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取舍会有不同。
②新闻活动受经济、文化和社会观念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经济水平和文化价值观的社会,对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也各有出入。
③媒体的性质和定位不同,对新闻价值的认识、判断和取舍也就不会完全相同。
④新闻活动受制于受众需求,受众的需求是相对的,新闻价值也必然会因受众的需求而发生变化。
8. 怎样理解“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答案】(1)社会规模的扩大,打破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世界各地的任何重大变动都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发生直接的关系。人们不但需要了解本地的情况,还必须关心世界各地的重大事变。
(2)社会急速的变动,各阶级之间斗争的激化,使得社会每日每时涌现出大量新闻,而人们为了适应这种变动的需要,不得不去追逐新闻。
(3)社会分工的精细,使得每个生产单位都不能埋头生产,只有在首先摸清与它有关的一切企业生产情况的前提下才能生产。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迫切需要大量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且各阶级、各派政治力量、各种职业,尽管抱有不同的动机,对世界上的重大事件都表现出共同的关心,这是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代所不可比拟的。
(4)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各类学校大量地兴办起来,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准在提高,客观上为报纸创造了读者群。
(5)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使城市化程度迅速提高,城市人口大大增多。这就便利了报刊的新闻采集和发行。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要求各企业之间紧密协作,工厂就需要相对集中并靠近交通要道。这就使城镇大量地兴起,城镇人口急剧增长。
(6)交通、通讯的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交通、通讯是资本主义制度商品经济的输血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交通、通讯的发展特别迅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