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中国文化背景下思维方式对责任归因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思维方式,责任归因,路径分析

  摘要


思维方式是人们用来感知事物和处理问题的一种基本倾向,它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地域背景和文化中长期发展而形成的较为固定的元认知模式。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对认知加工的影响是近年来文化心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关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内在维度及其结构的问题,学者间存在不同的看法。文化对归因倾向的具体影响也有争论。
本研究首先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结合Nisbett,Choi和侯玉波等人对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研究和相关理论,修订出中文版分析性/整体性思维方式量表,并验证了思维方式的内在结构。之后,本研究还利用该量表研究思维方式对责任归因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路径模型。具体来说,研究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我们将Choi编制的分析性/整体性思维方式量表(AHS)进行了中文修订,以169名被试的数据做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了思维方式具有四个因素:变化观、矛盾观、关注点和因果观。之后又以311名被试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检验了量表的信效度值。结果表明,修订的中文版AHS量表可信有效;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结构与Nisbett提出的理论假设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共同之处在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可分为四个维度。差异在于变化观维度与其他三个维度的关系与Nisbett的观点相左。表现在,思维方式中的变化观与矛盾观和关注点呈负相关关系,而变化观与因果观的相关性不显著。含义是:越倾向于关注整体,辩证矛盾观越强的中国人,其看问题时的变化性就越低。这一点支持了侯玉波的研究结论。
第二部分,我们以141名被试研究了思维方式对归因和责任推断的影响。实验结果揭示,思维方式的关注点维度对归因倾向的影响只存在于外部归因,澄清了文化对归因倾向的具体影响的争论。思维方式对归因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模式。思维方式对归因的可控性没有影响,但是在责任推断方面,我们通过路径分析模型证实思维的关注点维度通过外部归因对责任推断有间接效应。此外,归因可控性在内在归因与责任推断的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本研究首次修订了分析性/整体性思维方式量表的中文版,为今后思维方式的研究提供有效工具。而且本研究还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探讨文化对责任归因的影响。建立了思维方式对责任归因的影响机制。这些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和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