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林泉高致》在话语结构上有着严密的体系,它不仅系统地总结了山水画的技法,探讨了绘画技巧和绘画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美学思想,是中国艺术史和美学史上十分重要的理论文献。无论是作为绘画理论还是作为美学理论,都提出了十分深刻、丰富的见解,蕴涵了包括和谐美学、生命美学、生态美学、形式美学等在内的多方面的思想资源。简而言之,和谐,是生命的一种立体的、圆满的呈现;生命,是万事万物和谐的起点;生态,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万物,以及人与自身关系最理想最和谐的状态;形式,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真诚的完美的交流与互动,这正是《林泉高致》所深蕴的以“和谐”为核心的多重美学思想的丰富内涵。有鉴于此,本文以这部典型的理论著作为研究对象,从和谐美学、生命美学、生态美学、形式美学等多个视角对其进行阐释和解读。
全文分七个部分:引言对《林泉高致》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等做基本的梳理和归纳;第一章为总论,主要对《林泉高致》的思想基础进行阐释,并从宏观上论述《林泉高致》的美学精神;第二章从和谐美学视角阐释《林泉高致》中所包蕴的十分丰富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和谐融洽、共生共荣的和谐美学思想。认为其中提出的“林泉之心”、“身即山川而取之”、“饱游饫看”等理论,把自然的生机和人类生命的和谐当作审美的最高理想,表现出中国古代画家和理论家对自然山水的抚摩眷恋,正是人和自然的生命精神和谐的“写真”;第三章从生命美学立场论述《林泉高致》中所提出的“丘园养素”、“四时之景”、“山水血脉”等理论,认为这些观点都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把人与宇宙都看成是生命有机体,并把自然的生机和人类生命的和谐当作审美的最高理想,闪耀着生命美学思想的光辉;第四章从生态美学角度探讨《林泉高致》中“可游可居”、“仰看白云、俯听流水”等观点蕴涵着古代艺术家对于大自然的生态审美诉求,体现出生态美学注重系统性、和谐性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第五章从形式美学层面分析《山水训》所提出的“三远”等理论、《画诀》所论山水画的技术性问题、《画题》对山水画题材及分类的看法、《画意》所论诗意与画境的相通性等,揭示这些观点所包孕的形式美学思想;余论部分主要讨论了《林泉高致》的当代美学意义。
要之,本研究试图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不同层面探讨《林泉高致》的美学意蕴,并揭示这些不同视角在本质上的相通性:即“和谐”作为贯穿其间的一条灵魂性的主线。因此,文章以“和谐美学”为主轴,对《林泉高致》的美学意蕴展开多维阐释。通过尽可能深入和全方位的研究分析,发掘《林泉高致》独具特色的美学思想体系,为这一中国绘画美学的典范文本的现代转换提供些许借鉴。可以认为,在思想与文化多元共存的今天,借助多维度开放式的理论视野对《林泉高致》进行分析和解读,深入挖掘其丰富的意蕴,进而考察其美学思想、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之间的关系,既具有深刻的学术价值,也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