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其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眩晕耳鸣、内热消渴等功效,主产于我国河南、陕西、安徽和浙江等省。环烯醚萜苷为山茱萸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栓、降血糖、调节免疫、保护脑损伤和肝损伤等作用,尤其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因此,开发利用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在降血糖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
本论文采用响应面法对山茱萸环烯醚萜苷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D101型大孔树脂富集纯化山茱萸环烯醚萜苷,为山茱萸环烯醚萜苷的药理研究提供纯化的供试品;通过测定山西、湖北、河南、安徽、浙江和陕西6个省15个产地山茱萸环烯醚萜苷的含量,并对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多重比较分析不同产地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含量的差异性;通过研究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肝脏炎症与氧化应激、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关键靶基因mRNA表达等方面的作用,初步探究了山茱萸环烯醚萜苷改善糖尿病发病机制方面的作用。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山茱萸环烯醚萜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641 W,超声功率360 W,料液比1:21,提取时间9 min。
(2) D101大孔树脂对山茱萸环烯醚萜苷解吸附能力较好,AB-8较差,洗脱物中山茱萸环烯醚萜苷纯度达到36.76 %。
(3)不同产地山茱萸药材中环烯醚萜苷的含量,以产自浙江淳安的样品最高,达到32.68 mg/g;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淳安县与山西阳城、湖北郧县、安徽霍山、河南内乡及陕西佛坪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山西阳城、湖北郧县、安徽霍山、河南内乡与浙江淳安和陕西佛坪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陕西佛坪与其它地区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
(4)建立了RP-HPLC-UV法同时测定山茱萸中4种环烯醚萜苷含量的方法,色谱柱JADE-PAK ODS-AQ C18极性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柱温35 ℃,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0 nm,进样量10 μL。流动相A为0.2 %乙酸水,B为乙腈; 梯度洗脱条件:0~15 min,10 %~20 %B;15~19 min,20 %~22 % B;19~25 min,22 %~25 % B;25~35 min,25 %~27 % B;35~50 min,27 %~70 % B;50~55 min,70 %~10 % B。结果表明:该色谱方法能够较好的分离测定山茱萸中4种环烯醚萜苷的含量,其色谱峰峰形好,分离度高,操作简单,可靠稳定,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为山茱萸环烯醚萜苷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5)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分别处理各组小鼠,结果显示,经4周给药治疗后,各组小鼠的状况均有所改善,其中CIG-M、CIG-H、PC组小鼠体重均呈上升趋势;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各剂量组及PC组FBG均显著降低(p<0.01);FINS、ISI、HDL-C显著升高(p<0.05),IRI、T-CHO、TG、LDL-C则显著降低(p<0.05);OGTT及各脏器指数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可以通过改善糖脂毒性、刺激胰岛β细胞或者修复损坏的胰岛β细胞释放更多的胰岛素降低血糖;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各剂量组及PC均能降低TNF-α、IL-6、CRP、MDA含量,升高SOD含量,显示山茱萸环烯醚萜苷能够减少肝脏组织炎症因子的含量,降低脂质过氧化,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氧化应激对组织的损伤,进而增强组织抗氧化能力,通过多靶点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而降低血糖;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小鼠肝细胞和胰腺细胞的病变程度;CIG-H和PC组均能显著上调小鼠骨骼肌GLUT-4、INSR、PI3K及PKB基因mRNA表达(p<0.05),说明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可通过上调胰岛素信号通路中关键靶基因的表达量,改善小鼠胰岛素抵抗从而治疗糖尿病。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