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饮冰室诗话
【答案】《饮冰室诗话》是近代诗话著作,梁启超著。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日本,《饮冰室诗话》即连载于他创办的《新从民报》,后编订成书。《饮冰室诗话》论诗,首重“新意境”。著者从改良主义立场出发,非常厌恶“中国结习,薄今爱古”,“最倾倒”黄遵宪“意境无一袭前贤”,热烈赞扬他“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并在书中采摘黄遵宪许多名篇名句。《饮冰室诗话》既总结了“诗界革命”,又进一步推动了“诗界革命”,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2. 永明体
【答案】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形成的诗体,又称新体诗。代表作家主要有谢朓、沈约和王融等人。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永明体”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由不注重形式到日益注重诗歌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对唐代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3. 公安派
【答案】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其中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就是由他提出的。公安派以“性灵说”作为文学主张的内核,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在创作上,其诗文“变板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致天下耳目于一新”,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但也有些作品过于率直浅俗。
4. 汉乐府
【答案】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 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诗经》亦是现实主义),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5. 《己亥杂诗》
【答案】《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龚自珍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315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己亥杂诗》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6. 尚书
【答案】《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主要是帝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训诫、文告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历史及文化的珍贵资料。同时,也显示着早期历史散文的文学水平及特征。
7. 《吴越春秋》
【答案】《吴越春秋》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历史散文,赵晔撰。其书今存十卷,主要叙述吴越争霸的故事,前五卷以吴为主,后五卷以越为主。《吴越春秋》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全书所叙重要事件都明确标不年代,但实际并不准确,多有讹误。《吴越春秋》叙事完整,全书以吴越争霸为主线,具体到各章又都有自己的重点,保持相对独立性;各章之间前后贯通,一脉相承,讲述的故事具有连续性。
8. 临川四梦
【答案】临川四梦是明代传奇作品,又称“玉茗堂四梦”。它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四部剧作的合称。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故此得名; 或以作者书斋名合称“玉茗堂四梦”。《紫钗记》是作者对个人旧作《紫箫记》的加工、改写,表现霍小玉、李十郎在爱情上的坚贞;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南柯记》、《邯郸记》是汤显祖的晚年作品,分别取材于庸人小说《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写人生无常、宦海风波。其中《牡丹亭》成就最大,‘自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二、简答题
9. 简述陈子昂诗歌复占倾向的得与失。
【答案】隋唐文坛开始还是沿袭了齐梁文风,只有陈子昂登上文坛后,才大力倡导革新,呈现出复古倾向,是的唐诗面貌焕然一新。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主要表现为:
(1)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
①述怀言志充实、壮伟豪侠的诗歌风格
在《感遇》诗里,有一部分是表现作者侠肝义胆的述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如《感遇》其三十五。他写下的千古绝唱《登幽
州台歌》蕴含着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抚剑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陈子昂较早地在创作中体认到了这点,并有十分明确的理论表述。
②陈子昂的复古理论主张
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这篇诗序里,他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这样,复归风雅的目的就不只是美刺比兴,而是要追踪多悲凉慷慨之气的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地划清了界限。他还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2)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失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即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这使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其中有很多首与作者的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
总之,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有唐一代。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为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所证实,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
10.简述《桃花扇》的作者、产生时代和主要内容。
【答案】(1)《桃花扇》的作者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它是中国古典戏剧的最后一部杰作,在许多方面均富有一定的艺术创造性。
孔尚任,字聘之,一字季重,号东塘,又号岸塘、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是孔子六}一四代孙。他与当世文人、遗老冒襄、孙枝蔚、宗元鼎、叶燮、汪碗、吴绮、邓汉仅、石涛等交游,颇熟谙明清易代之际掌故,以侯方域、李香君事谱《桃花扇》传奇,誉满天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作《长生殿》的洪异并称为“南洪北孔”。
(2)《桃花扇》产生时代
《桃花扇》的创作时代正处于明朝末年,李闯王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殉国。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攻下北京,中国北方大乱。凤阳总督马士英在南京拥立福王为皇帝,取年号“弘光”建立南明。当时清兵不过有十多万,如果励精图治,完全可以如同南宋一样自保,偏安江南。但南明皇帝耽于声色; 朝臣卖官瞥爵,搜刮钱财; 武将拥兵自重,互相打内战,只有史可法带领三千残兵坚守扬州,结果不到一年,扬州陷落,南明土朝土崩瓦解。
(3)《桃花扇》主要内容
剧情以明代才子侯方域来江南创“复社”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并赠题诗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