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深圳大学文学院FS68中国语言文学之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赠白马王彪》
【答案】《赠白马王彪》是曹植于黄初四年创作的一首抒情长诗。其时,曹植、曹彪、曹彰弟兄三人一同进京朝见曹丕。结果,任城王曹彰在京莫名的死去,曹植、曹彪一同回归封地。他二人本可同行结伴,但遭到监国使者的阻拦,曹植悲愤难当,写下这首八十余行的长诗,赠给他的异母弟白马王曹彪。此诗最早见于西晋初年陈寿所撰《三国志·陈思王植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2. 王孟韦柳
【答案】王孟韦柳是盛唐诗人王维、孟浩然和中唐诗人韦应物、柳宗元的合称。为唐代继承陶渊明田园诗而发展成独特的唐代山水田园诗歌流派的代表。这四人的遭遇、诗风并非完全相同,但在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上,都有较高的独特成就,并且在艺术风格上有某种相同或相近之处。王维是朝廷清贵,晚年山居消闲,诗的题材较广,有清新典雅、意境优美等多种风格; 孟浩然是济世之心不遂,退而隐遁,集中地写山水田园诗,其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韦应物做地方官吏,比较关心民生,既有涉及社会方面的诗,也有写闲适境界的诗; 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集团失败,长期被贬谪,其诗主要抒发愤激不平之情,也有一部分山水诗。
3. 临川四梦
【答案】临川四梦是明代传奇作品,又称“玉茗堂四梦”。它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四部剧作的合称。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故此得名; 或以作者书斋名合称“玉茗堂四梦”。《紫钗记》是作者对个人旧作《紫箫记》的加工、改写,表现霍小玉、李十郎在爱情上的坚贞;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南柯记》、《邯郸记》是汤显祖的晚年作品,分别取材于庸人小说《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写人生无常、宦海风波。其中《牡丹亭》成就最大,‘自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4. 唐宋派
【答案】唐宋派是明嘉靖年间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王慎中、唐顺之力矫前七子摹拟古人、缺乏思想、文字估屈聋牙之弊,主张学习欧阳修、曾巩之文,一时影响颇太。唐宋派既推尊二代两汉文章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发展,变学秦汉为学欧(阳修)曾(巩),易估屈瞥牙为文从字顺,是一个进步。唐宋派还重视在散文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批评复占派一味抄袭模拟,主张文章要直写胸臆,具有自己的本色面目。唐宋派中散文成就最高的当推归有光,茅坤编有《唐宋八大家文钞》64卷,肯定和提
倡唐宋文,其书盛行海内,影响深远。
5. 建安七子
【答案】建安七子是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七人的合称。七子之中除孔融外,均依附曹氏政治集团,都是邺下文人集团中的杰出人物。建安七子的得名源于曹丕《典论·论文》,“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以王粲的成就最高,被刘勰誉为“七子之冠冕”,他的代表作有《登楼赋》。
6. 文以载道
【答案】文以载道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关于文道关系的主张,是中国古代对文学本质的一种重要论述。它由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的“文以明道”发展,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文学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私工具,这一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7. 元和体
【答案】元和体是唐宪宗元和年间开始流行的诗体专称。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元合体指唐宪宗元和以来各种新体诗文。狭义的元合体是指元稹、白居易诗中的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和包括艳体在内的流连光景的中短篇杂体诗。据《新唐书·元稹传》记载:“稹尤长于诗,与居易名相埒,天下传讽,号元和体。”后来模仿元白风格所作的作品,也称元和体。又因白居易编有《白氏长庆集》,元植编有《元氏长庆集》,后人也把这种诗风称为“长庆体”。
8. 乐府
【答案】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又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乐府诗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方式:文人专门作; 从民间收集。乐府诗的代表作就是被称为乐府双璧的《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
二、简答题
9. 试析窦娥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窦娥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著名的悲剧典型。造成窦娥悲剧有其内在因素,即窦娥自身的性格原因,窦娥的性格具有_重性,她的性格体系中有两大既对立又统一的脉络:自觉高尚和伦理精神和刚烈不屈的斗争精神,这两脉络又由很多具体的、活生生的性格元素组成,这些性格元素义分别组成一组‘组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如接受封建礼教影响和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甘受命运的摆布和对命运的抗争:靠天与骂天。造成窦娥悲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她的性格的二重性。
(1)窦娥具有始终如一的善良而美好的品质
窦娥虽然家境贫寒,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幼小的年纪过早地遭受失恃之痛和穷困之苦,然而正是这种经历,养成了她善良、孝顺的美好品质:她珍惜与蔡婆婆相依为命、相对平稳的家庭生活。
(2)窦娥是一个悟守礼节的传统妇女形象
窦娥对早年守寡、晚年丧子的婆婆十分孝顺; 她深信一女不嫁二夫的教条; 她烙守孝道与妇道,做人贤惠; 尤其让人感动的是,她不仅为了使蔡婆免受毒打,忍受着剧痛、屈辱和不公,用生命为代价,含冤招承了药死公公之罪,而且还在被押赴刑场、即将被处斩时,还想到不能让婆婆看到自己的样子以免婆婆伤心难过。
(3)窦娥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窦娥一出场,便对“恒定不变”的天理产生怀疑; 她反抗“改嫁”的婚姻,她不依从婆婆,而且谴责婆婆答应嫁给张驴儿父亲是不守“贞心”,是不知羞的行为; 她坚决反抗张驴儿的逼婚,就是在张驴儿嫁“药死公公”之罪于窦娥,以“官体”相威胁而实则强行逼窦娥“私休”的情况下,她仍然坚定沉着地维护自身人格尊严,与其抗争到底。
(4)窦娥还具有刚烈不屈的斗争精神窦娥在被押往刑场的途中,双手被刽子捆绑得不能动弹,但她仍满腔的怒火和怨气,骂地“不分好歹”,骂天“错勘贤愚”并且发出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的三桩“表明清白”的誓愿。而窦娥这种对“天理不公”的不满,实际上是对人间的不公与黑暗的反抗与责问; 尤其是她已含冤屈死,但其鬼魂仍然“一再”为自己仲冤,这充分表明了窦娥不向黑暗的暴力屈服的坚强意志。
总之,窦娥正直善良、勇敢坚贞又富有自我牺牲精神,她本来是民间普通的妇女,然而污浊的社会、恶劣的环境,激发了她捍卫自身以及拯救弱者的同情。关汉卿高度赞扬她善于反抗、善于斗争的精神,窦娥性格的二重性却致使其最终走向悲剧的命运。
10.李白绝句的艺术风貌。
【答案】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作品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其绝句的艺术风貌主要表现为:
(1)强烈的主观色彩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邕》:“大鹏一口同风起,转摇直上九万里。”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2)强烈的感情色彩,喷发式的抒情方式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如《鸣皋歌送岑征君》抒写对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完全是李白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