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HEVC中DCT变换单元的优化选择及其实现

关键词:视频编码,HEVC,DCT变换,DSP

  摘要

HEVC高性能视频编码标准是目前正在制定中的视频编码新标准,它采用了多项新的编码技术,获得了比现有H.264/AVC标准更好的编码性能,但与此同时,HEVC的计算复杂度也大幅提升,成为制约其实际应用的瓶颈。因此,如何在不影响HEVC编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编码的计算复杂度,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已成为HEVC视频编码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视频编码的核心模块之一,HEVC的变换部分和以前的视频编码标准主要有两点不同,这也是其时间复杂度提升的主要原因:一是支持4x4、8x8、16x16和32x32四种不同大小的DCT变换,并且变换矩阵更加复杂;二是采用了一种基于RQT(Residual Quad-Tree)即残差四叉树的变换单元大小选择技术,通过深度优先搜索和率失真优化(RDO)选择最优的变换单元大小。本文围绕HEVC中DCT变换单元的优化选择及其实现展开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针对帧间编码的DCT变换,综合考虑编码单元的大小和预测模式两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变换单元搜索深度选择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变换单元搜索深度对不同大小的编码单元(CU)影响程度的不同,对不同大小的编码单元所对应的残差块设定不同的RQT最大搜索深度。其次,对大小为32x32和16x16的编码单元,且预测单元(PU)的预测模式为2Nx2N,Nx2N和2NxN所对应的残差块,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对其变换单元搜索深度进行自适应选择。采用本文的算法可以在不影响编码质量的前提下,平均节省11.40%的编码时间;2. 针对帧内编码的DCT变换,提出了一种变换单元的快速选择算法,该算法对预测模式选择过程进行更充分的变换单元选择,同时为了降低编码的时间复杂度减少了预测模式的候选集个数,并且对不同大小的预测单元设置不同的RQT搜索深度。采用本文算法可以平均减少21.02%的编码时间,同时平均的编码质量有所提高;3. 对DCT变换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了DSP上的线性汇编语言实现和代码级优化,与C语言实现相比,DCT变换时间平均可减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