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342农业综合知识四[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理解农业政策的重要性?
【答案】农业政策的重要性:
(1)农业政策是国家、政党为维护农民的权益,促进、保护和扶持农业生产、交换、流通和消费制定的行动准则。
(2)农业政策的不断建立、完善,是适应国际、国内实际的需要,也是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 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的看病难问题?
【答案】要有效地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断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让国家的政策优惠真正的惠及到每一个农民,保障他们的基本权利,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2)坚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稳定的农村卫生投入保障机制,整合县级卫生机构资源,合理调整乡镇卫生院的规划布局,积极探索多渠道办医途径,鼓励社会和个人参与农村卫生服务。
(3)提高政府用于农村卫生的投资和事业费的比例,增加对农民看病问题方面的资金投入。
(4)深化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严格实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项目准入制度和农村医生执业注册制度,规范农村卫生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努力降低运行成本,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卫生服务。
3. 我国农村的生育文化发生了哪些改变?
【答案】生育文化是指人们在生育及相关活动中形成的意识形态和相应的规范制度,即人们在婚姻、家庭、生育、节育等活动中形成的思想理沦、价值观念、知识能力、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随着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农村社区的生育文化既有所保留和继承,同时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主要发生的改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育观念
①从生育目的来看,在我国传统农村,主要表现为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在今天的中国农村
社区,这一观念仍然普遍存在。
②从生育子女的数量期望看,传统农村社区里讲求多子多福,人们往往希望有更多的子女,特别是更多的儿子。计划生育国策的推行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转变这种多注電孩子数量的观点,人们开始更重视子女的质量,更讲究优生优育优教。
③从生育孩子的性别取向上看,传统社会历来的男孩偏好有一定程度的转变。虽然仍还有很多人希望生男孩,但以往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逐渐为人们所抛弃。
(2)生育风俗习惯
主要表现为传统农村社区一些带有封建、愚昧、落后的陈规陋习正在被破除,一些新的生育风俗习惯应建立和发扬。
(3)生育知识和技术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社区人们所掌握的与生育相关的科学知识、技术、工具、设备、手段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妇女地位的提高,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妇幼保健等科学知识的普及,也不断地提高着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4. 农业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怎样?
【答案】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实际上是由相互联系的农业生态系统、农业技术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组成的。无论是哪一个系统都少不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对农业及其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1)提高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学技术,这是由农业的特性决定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创新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制订规划
在日益激烈的农业国际竞争中,发达国家依靠其雄厚的科技实力占据明显优势。为应对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发展的规划纲要。
(3)科技下乡
为实施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中宣部、农业部和中国科协等14个部委于1995年发起“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4)创造奇迹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5. 实现“抽象工人”研究到“具体工人”研究的范式转换,对于重新理解“农民工”问题有什么启发?
【答案】对于研究范式从“抽象工人”到“具体工人”研究的范式转换说明对农民工的研究由一个抽象而庞大的社会范畴转变为具体情境之下的实践逻辑。具体分析如下:
(1)“抽象工人”和“具体工人”的含义
①“抽象工人”将农民工建构为一个抽象而庞大的社会范畴。在这里,农民工不是被当作具体的、历史的、正在生成中的具体阶级成员来描述,而是作为不分地域、不分性别、不分老幼、没有具体面目的“整体范畴”来处理。他们是“农民工一般”,是现实生活的抽象物。支配他们的行为的是各种一般法则,如“机械流动”等,影响其流动和生存条件的也是那些最为一般的制度安排,如“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等。
②“具体工人”是从各种工人的具体形象、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场景出发,去描绘他们在具体情境之下的实践逻辑。
(2)对于“农民工”问题的重新理解
①目前我国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工,他们在家时所承包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个人只有经营权及劳动所得,到工厂工作后,他们既没有生产资料也没有生产工具,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养家生活,他们的身份更倾向于工人。因此,应当承认农民工是工人的一部分。
②在现实中,农民工的职业、收入形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都已经具备工人阶级的主要特征。
a. 从职业上看,农民工从事的具体工作很多属于产业工人的性质;
b. 从工作场所上看,农民工的工作场所与工人更接近,主要集中于城市、城镇的第二、三产业;
c. 从收入的形式来看,农民工的收入与工人相同,其收入以工资性货币为主;
d. 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方面看,农民工正远离农民而逐步向工人靠拢,城市的民主观念、法律意识、平等观念逐渐融入他们的生活中。
无论是从农民工的历史考察还是从现实情况及在建设中的作用看.“农民工是中国的新产业工人,新产业工人的定位是农民工的历史归宿”。
③尽管意识形态语境中的工人阶级与现实生活中的工人阶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农民工是一个正在形成的新产业工人群体,将农民工视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来对待。
6. 农村社会保障怎样分步走?
【答案】(1)农村社会保障的含义
农村社会保障主要是指以法律为依据,国家、社会群体、个人对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因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的农户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其目的是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主要包括农村社会救助、农村社会保险、农村社会福利、农村优抚安置等项目。
(2)农村社会保障分步走的步骤
我国农村发展极不平衡,农村社会保障项目、范围和标准的制定必须要与各地区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的经济、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社会保障需求相适应。因此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形成地区层次不同、标准有别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具体来说要分为以下几步走:
①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