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863传热学(二)[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辐射力

【答案】单位时间内单位表面积上的半球空间的所有方向辐射出去的包含所有波长的辐射能。

2. 肋效率

【答案】肋效率是指肋片的实际散热量与假定整个肋表面均处于肋基温度时的理想散热量的比值,是衡量肋片散热有效程度的指标,表达式为:

3. 肋片效率和肋壁总效率。

【答案】肋片效率表征单个肋片散热的有效程度,它的物理意义是实际散热量与假设整个肋片表面处于肋基温度下的散热量之比。

肋壁总效率是表征整个肋壁散热的有效程度,它的物理意义是整个肋壁的实际散热量与假设整个肋壁均处于肋基温度下的散热量之比。

二、简答题

4. 什么是显式格式?什么是显式格式计算中的稳定性问题?

【答案】(1)在非稳态导热的差分分析中,取温度对时间的向前差分,使后一时刻的温度分布完全取决于前一时刻的温度分布,而不必联立方程求解。这样的差分格式称为显式。

(2)在显式计算中,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的选择会影响求解过程的稳定性,选择得不适当会使温度产生震荡,而不收敛于某一数值,这是不符现实的。

5. 非稳态导热采用显式格式计算时会出现不稳定性,试述不稳定性的物理含义。如何防止这种不稳定性?

【答案】(1)不稳定性的物理含义是指在显式格式离散方程中,后一时刻的温度取决于前一时刻的温度,同一节点温度前的系数有出现负值的可能性。如果出现负值,就意味着该点温度在前一时刻温度越高,则后一时刻温度将越低,甚至会出现比周围节点温度还要低的现象,这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2)为防止这种导致数值计算不稳定性的现象发生,要求空间网格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从而使同一节点的离散系数不出现负值。

第 2 页,共 25 页 和时间网格的选取

6. 推导导热微分方程的步骤和过程与用热平衡法建立节点温度离散方程的过程十分相似,为什么前者得到的是精确描写,而由后者解出的却是近似解?

【答案】差分方程与微分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用有限小量代替了后者的无限小量,前者用各离散点参数代替了后者的连续参数。实际上物体中的物理参数是时间和空间的连续函数,所以,微分方程是精确解,而差分方程是近似解。

7. 试述数和数的区别。

【答案】数中的为流体的导热系数,

为影响边界层厚度的几何尺寸。数反映靠近壁面流体层

数反映物体内部的导热热阻与外部的换热热阻之间的数中的为物体的导热系数,为固体壁(如壁厚等)的某一尺寸;的导热热阻与对流换热热阻的相对大小;

相对大小。

8. 时间常数是从什么导热问题中定义出来的?它与哪些因素有关?同一种物体导热过程中的时间常数是不是不变的?

【答案】时间常数是从导热问题的集总参数系统分析中定义出来的,为从中不难看出,它与系统(物体)的物性、形状大小相关,且与环境状况(换热状况)紧密相联。因此,同一物体处于不同环境其时间常数是不一样的。

9. “对流换热”是否是基本的传热方式,它与“热对流”有何本质上的区别?解释这两种现象并作比较。

【答案】(1)本质上的区别:①通过流体的运动,把热量从一处带往另一处的现象称为热对流,热对流是基本的传热方式;

②当流体与壁面(或分界面)存在温差时,因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对流换热,对流换热不是基本的传热方式。

(2)比较:①对流换热一定具有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相对运动;

②对流换热是导热与热对流的综合作用;

③对流换热非基本传热方式。

三、计算题

10.平板稳态导热,导热系数为定值,两侧壁温分别为及

。定性画出均布内热源

三种情况下壁内的温度分布曲线。

【答案】如图所示。

第 3 页,共 25 页

11.对于一维无内热源无限大平板的稳态导热,平板左侧面绝热,右侧面温度为50°C ,请问平板左侧面和中间截面的温度各为多少,为什么?

【答案】均为50°C 。因为

利用两个边界条件:x=0时,时,得

所以,平板内的温度分布为t=50。

12.常物性流体在两无限大平行平壁间做稳态层流运动,下平壁静止,上平壁在外力作用下做等速运动,速度为u 。试推导描述流体运动的动量方程。

【答案】直角坐标系中的二维动量方程为:

下平壁静止,上平壁匀速运动,在黏性力作用下拖动着流体匀速流动,可视为流动处于充分发展段。不计体积力,稳态:

y 向的动量方程分别简化为:

故动量方程为:

充分发展时:所以,x ,,积分得:得

第 4 页,共 2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