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大学会计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账簿
【答案】账簿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对企业的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序时分类、系统地登记和反映的簿籍,是由—定格式并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的。通过登记账簿,对会计凭证所提供的大量、分散的核算资料加以归类、整理,以全面、系统地提供反映经济活动情况的信息,从而为定期编制财务报告、检查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提供了可靠依据。账簿所提供的既总括又明细的核算资料,对沟通联结会计凭证与会计报表起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中介作用。账簿按用途分类,—般可分为序时账簿(或日记账)、分类账簿和各查账簿三种。
2.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答案】(1)会计科目是对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或项目,是对会计要素进—步分类的项目,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的依据。会计科目作为—个体系包括科目内容和科目级次。科目内容反映各科目之间的横向联系; 科目级次反映科目内部的纵向联系。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有以下四个:①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②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③要将统—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④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会计科目要保持相对稳定性。会计账户是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的分类、连续、系统记录的形式(或工具)。
(2)会计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设置会计账户的作用在于,它能够经常提供有关会计要素变动情况和结果的数据。账户的基本结构是由会计要素的数量变化情况决定的。账户通常划分为左右两方,分别反映有关会计要素的增加额和减少额。
(3)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不同概念。它们都被用来分门别类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会计科目只是账户的名称,它只能表明某项经济内容,本身没有结构; 而账户除了名称之外,还具有—定的格式,可以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的记录,以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并且账户是单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根据需要在账簿中开设的,具有相对的灵活性,会计科目是进行分类核算的依据,而账户则是记录经济业务的载体。
3. 未达账项
【答案】未达账项是指企业单位与银行之间,对同—项经济业务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所形成的—方已登记入账,而另—方因未收到相关凭证,尚未登记入账的事项。例如,企业存入银行的存款,企业己登记入账,增加了银行存款,但银行因尚在办理手续,在编制对账单时还未入账以增加企业的存款等。
未达账项主要是因为企业和银行收到结算凭证的时间不—致所产生的。企业和银行之间可能
会发生以下四个方面的未达账项:①银行己经收款入账,而企业尚未收到银行的收款通知因而未收款入账的款项,②银行己经付款入账,而企业尚未收到银行的付款通知因而末付款入账的款项,③企业已经收款入账,而银行尚未办理完转账手续因而未收款入账的款项,④企业己经付款入账,而银行尚未办理完转账手续因而未付款入账的款项,如,企业已开出支票而持票人尚未向银行提现或转账等。
二、简答题
4. 什么是会计分录? 试分析会计分录与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之间的关系。
【答案】(1)会计分录是指按反映—项经济业务的会计科目,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借助记账符号,分别记录其增加或减少数量变化的—种方法,也指经济业务应记会计科口名称、登记方向和登记金额的—种会计的原始记录。编制会计分录是会计工作的第—步。在实际工作中,它是根据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在日记账或记账凭证中编制的。为了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对于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记入账户之前,应先对每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确定应记入什么账户的哪—方,然后编制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按其结构不同,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是指只涉及到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账户对应关系为—借—贷。复合会计分录是指涉及到两个以上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账户对应关系可以是—借多贷,—贷多借和多借多贷,但为了保证账户对应关系的清晰性,—般不宜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2)会计确认是指将经济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报表的过程,通常还包括项目日后发生变动或处理的确认。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确认和计列有关财务报表的要素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
(3)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是会计分录的基础和前提; 而会计分录是反映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结果。
5. 什么是未达账项? 它包括哪几种?
【答案】未达账项是指企业和开户银行双方之间,由于传递单证需要时间、确认收付的口径不—致等原因,而造成对于同—笔款项收付业务,由于双方记账时间小—致,银行和企业中—方已经接到有关的结算凭证确认收付款项并已登记入账,而另—方尚未接到有关的结算凭证尚未入账的款项。
未达账项有两大类,—类是企业记账而银行未记账的账项,另—类是银行记账而企业未记账的账项。具体地说,未达账项有以下四种:
(1)企业收款记账,银行未收款未记账的账项,如企业收到其他单位的购货支票等;
(2)企业付款记账,银行未付款未记账的账项,如企业开出付款支票,但持票人尚未到银行办理转账手续等;
(3)银行收款记账,企业未收款未记账的账项,如托收货款收账等;
(4)银行付款记账,企业未付款未记账的账项,如银行代企业支付公用事业费等。
6. 简述直接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制造成本法的关系及其差别?
【答案】(1)直接成本法,是将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间接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固定成本直接由当期予以补偿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变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只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全数列入收益表内的“期间成本”项目内,作为“贡献毛益总额”的减项。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是成本按照其性态进行分析,产品成本中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而不应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必须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3)制造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全部劳动耗费相应地分为产品制造(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个部分。产品的制造成本,即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总和,包括原材料费用、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用和全部制造费用。期间费用,一般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在制造成本法下,这些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直接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基本是相同的概念,两者是基于成本的可变性进行考虑的; 而制造成本法主要是针对制造业企业经营过程进行的成本核算,把成本费用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直接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三者都是进行成本核算、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
7. 若企业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的投资成本中,包含的己宣告尚未发放现金股利,对此,企业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处置该长期股权投资时,应作何会计处理? 试结合举例说明。
【答案】(1)企业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投资时,对于投资成本中包含的应享有被授资单位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不构成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即企业在支付对价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对于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对方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作为预付款,构成企业的—项债权,其与取得的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作为两项金融资产。
举例如下:甲公司于2010年3月10日,自公开市场中买入乙公司20%的股份,实际支付价款800万元。另外,在购买过程中支付手续费等相关费用20万元。假定甲公司取得该项投资时,乙公司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现金股利,甲公司按其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可分得3万元。则甲公司在确认该长期股权投资时,应将包含的现金股利部分单独核算,相应的账务处理为:
(2)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相应结转与所售股权相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出售所得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处置损益。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原计入资本公积中的金额,在处置时亦应进行结转,将与所出售股权相对应的部分在处置时自资本公积转入当期损益。
举例如下:A 企业原持有B 企业40%的股权,2010年5月20日,A 企业决定出售10%的B 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