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905史学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史考研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7年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905史学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史考研题库(一) . 2 2017年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905史学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史考研题库(二) . 6 2017年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905史学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史考研题库(三)11 2017年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905史学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史考研题库(四)16 2017年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905史学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史考研题库(五)20
一、名词解释
1. 中共八大
【答案】中共八大是指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和国家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中共八大是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大会。它关于中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理论以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的决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与印度、緬甸共同提出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1954年6月,在周恩来和尼赫鲁发表的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重申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接着,中缅总理的联合声明中也强调这一原则,从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世界上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3. 商团叛乱
【答案】商团叛乱是指1924年商团头目陈廉伯反对孙中山的武装叛乱。1924年8月,广州革命政府扣留了商团私运的武器,并揭露商团头目陈廉伯的阴谋。陈廉伯以“扣械”事件为反对孙中山革命政府的借口,大造反孙反共舆论,并向大元帅府请愿,并进行罢市等作乱行动。孙中山采取了严厉措施,但仍交还武器给商团。10月,商团得到武器后,发动叛乱,占领广州。革命政府军队迅速平顶了叛乱。
4. 批林批孔
【答案】批林批孔是1974年初掀起的全国性的批判林彪和孔孟之道的运动。江青等人企图利用这场运动,打倒周恩来和一批中央领导人,实现其“组阁”执政的目的。1976年1月18日,中
,“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国展开。毛泽东发现江共中央转发由江青等组织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
青等人借机进行篡权时,宣布他们是“四人帮”,揭露江青有当中央主席和操纵组阁的野心,使反周“组阁”阴谋失败。
5. 南方讲话
【答案】南方讲话是指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抓住有利时机,大胆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发展,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谈话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明确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谈话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6. 一二·九运动
【答案】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Iz 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反对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7. 中共二大
【答案】中共二大是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规定了党在当前的奋斗目标和最近的任务。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章程》。选举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为中央委员,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为委员长。会议还决定出版《向导》周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由蔡和森任主编。
8. 西安事变
【答案】西安事变是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兵变,扣留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又称“双十二事变”。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9. 远东慕尼黑
【答案】远东慕尼黑是指抗战初期西方列强企图牺牲中国利益而与日本妥协的事件。1938年英法等国于德国慕尼黑签订协定,使“慕尼黑阴谋”成为帝国主义各国暗中勾结,牺牲他国利益的代名词。抗日战争爆发后,英国方面希望保护其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利益,美国也希望参加对自身有利的谈判,以解决中日战争,因此在1938年到1939年间,英美酝酿召开所谓的“太平
,德国、意大利也一度进行劝和调解,企图以牺牲中国利益的方式,取得与日本帝国洋国际会议”
,主义的妥协。这种阴谋同英法等国在慕尼黑的阴谋相类似,所以当时舆论界称之为“远东慕尼黑”
或叫“东方慕尼黑”。
10.《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答案】《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提出的抗日政治主张。主要内容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全国军事的总动员; 全国人民的总动员; 改革政治机构; 抗日的外交政策; 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 改良人民生活; 抗日的教育政策; 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 抗日的民族团结。《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也是我党第一次提出建立廉政政府的政策纲领,它不仅给人民指明了走向顺利的道路,对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论述题
11.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的意义。
【答案】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农村经济走向衰弱的时代背景下,以乡村教育为起点,以复兴乡村社会为宗旨,由知识精英推进的一场乡村社会改造活动,代表人物有梁漱溟、晏阳初等。
(1)社会背景
①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农业生产手段落后,生产水平低下,农民生活不能温饱,无法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和医疗保健,身体病弱,文化落后。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更是遭遇了一连串的天灾人祸。国家政治秩序动荡,军阀战乱频繁,匪患遍地,广大农村不断成为内战的战场和土匪侵扰的对象; 水旱灾害频发,受灾面积广阔,受灾人口众多;
②救济农村即拯救国家的普遍认识,是知识界投身乡村建设运动的强大动力。与当代学者更多地将农村、农民、农业作为“问题”看待,关心“三农”问题更多地出于良知,解决“三农”问题更多地是为了防止其破坏性作用的观念和做法很不相同,在当时知识界的普遍认知中,农村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认为“农村破产即国家破产,农村复兴即民族复兴”。
(2)成果
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全国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团体和机构有600多个,先后设立的各种实验区有1000多处。这些团体和机构,性质不一,情况复杂,诚如梁漱溟所言,“南北各地乡村运动者,各有各的来历,各有各的背景。有的是社会团体,有的是政府机关,有的是教育机关; 其思想有的‘左’倾,有的右倾,其主张有的如此,有的如彼。”但关心乡村,立志救济乡村,则是这些团体和机构的共同点。
(3)意义
①乡村建设运动的出现,不仅是农村落后破败的现实促成的,也是知识界对农村重要性自觉体认的产物,两者的结合,导致了领域广阔、面貌多样、时间持久、影响深远的乡村建设运动;
②乡村建设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