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908中国美术简史[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台儿庄战役

【答案】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和日军在山东南部台儿庄地区进行的一次战斗。战役由李宗仁、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田镇南、关麟征、池峰城、王铭章等抗日将领指挥。它歼火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民取得的最大胜利。

2. 勘乱总动员

【答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了挽救其统治危机,在1947年7月4日举行的第六次“国务会议”上,通过了蒋介石交议的所谓“厉行全国总动员,以勘平共匪叛乱,扫除民主障碍,如期实

,并颁布了“总动员令”施宪政,贯彻和平建国方针案”。7日,蒋介石发表了“勘乱建国”演说。

18日,国民党政府公布了《动员勘乱完成宪政实施纲要》,此后又颁布了一系列反动法令,并在

,这就是国民党的“戮乱总动员”各地召开“数乱建国动员大会”。国民党各省市参议会和人民团

体纷纷通电表示拥护敏乱,并在各地召开勘乱建国动员大会。裁乱总动员的目的除了要动员国民党进行顽固斗争外,更重要的是要疯狂搜刮国统区的人力物力,残暴镇压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并要实行“总体战”。但种种措施并未挽救国民党的统治,总动员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3. 国家主义派(醒狮派)

【答案】国家主义派是曾琦、李磺等于1923年12月在法国巴黎成立的一个组织,初名为“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1924年秋在上海形成中国青年党在国内最初的组织。他们创办《醒狮》周报,随后又出版多种书刊,因此被称为“醒狮派”。他们初期活动的一切主张,都以“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的名义发表,因此社会上又称其为国家主义派。国家主义派鼓吹反苏反共; 强调“全民

,否定国家的阶级性; 宣扬“全民革命”与“阶级合作”,反对阶级斗争等。为揭露国家主义国家”

派理论的反动本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青年团,通过《向导》、《中国青年》等刊物,对国家主义派进行了有力地批判。国民党左派也开展了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1926年下半年后,国家主义派的影响日益缩小。

4. 三湾改编

【答案】三湾改编是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败后,起义部队在江西永新县三湾进行的一次整编。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同时,三湾改编的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行民主主义,也对团结广大士兵群众、瓦解敌军起到了巨大作用。

5. 二月抗争

【答案】二月抗争是指“文革”时期谭震林、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等老同志对“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集团的反动活动进行的斗争。“文革”发动后,全国出现了混乱局面。“一月夺权”后,形势更加严峻。在1967年1月召开的中央军委会议上,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等对林彪一伙提出批评。2月,在周恩来主持的两次政治局碰头会上,谭震林等老同志对康生、陈伯达、张春桥一伙提出批评。16日,张春桥一伙秘密整理了会议记录,与江青密谋后,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批评了谭震林等老同志,江青一伙也多次批斗这些老同志,将他们的抗争诬为“二月逆流”。从此,中央政治局实际上停止了活动,“文革”的危害进一步扩大。

6. 两广事变

【答案】两广事变是指广东军阀陈济棠与桂系联合举兵反蒋事件。因发生于1936年6月1日,亦称“六一事变”或“六一运动”。两广地方实力派长期处于半独立状态。1936年5月,被两广实力派奉为反蒋旗帜的胡汉民去世,蒋介石准备解决两广地方势力。蒋调集数十万大军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四面包围广西。广西也动员、征集10万军队把守边关,准备迎战。在全国上下反对内战和中间人士调停下,双方妥协,避免了战争。两广事变有抗日一面,也有地方势力自保的一面。事变和平处理结束了两广与南京蒋氏政权对峙的状态。

7. 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

【答案】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是建党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22年在巴黎成立,主要负责人是张申府、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等,下设旅法、旅德、旅比三个支部。其主要活动是在旅欧学生和华工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旅欧总支部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组织和领导旅欧华人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并为中国革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革命干部,为争取中国革命的国际援助和支援国内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24年后因主要负责人陆续回国,逐渐停止了活动。

8.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之一。基本含义是:①鉴于帝国主义长期以来一直敌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现在又企图继续保留在中国的特权,所以不能给予其合法地位;②为了防止帝国主义的破坏和捣乱,应该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势力和影响后再与其建交;③为了防止帝国主义颠覆和破坏,应禁止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新闻机构及文化教育机构的非法活动。具体措施有:①收回外国兵营;②整顿海关及税收;③限制外轮驶入中国内河;④处理外国在华企业及房地产;⑤停止与中国无外交关系的外国新闻机构的活动;⑥整顿教会及外国人兴办和津贴的各种文化、教育、卫生和救济活动。

9. 瓦窑堡会议

【答案】瓦窑堡会议是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陕北在瓦窑堡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

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大规模的抗日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为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而召开的。会议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0.二次革命

【答案】二次革命是1913年孙中山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战争,又称讨袁之役、赣宁之役、癸丑之役。1913年初,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执政,派人暗杀了宋教仁。宋案真相大白后,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李烈钧于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拉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江苏等地也相继独立,加入讨袁行列。后来讨袁军战败,二次革命宣告失败。

二、论述题

11.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

【答案】(1)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推进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它使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另一方面,它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在战争全局上打败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的胜利。

(2)抗日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的解放战争,是建立在抗日统一战线基础之上的,这又是以中华民族的民族救亡意识空前觉醒为基础的。

(3)除了国共合作的实现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之外,全国工农兵商学各界人民、党派、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组成浩浩荡荡的抗日大军。

(4)抗日战争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全民族总动员的民族解放战争,创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壮举,加强了民族团结。

(5)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也是全民族浴血奋战的胜利,更是中华民族空前的大胜利。

12.简述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答案】(1)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矢志不渝地遵循”。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解放军报》发表的社论《学好文件抓好纲》首次公开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并把它作为实施“抓纲治国”的指导方针。这个方针的提出是由于华国锋个人极端崇拜毛泽东,加之个人政治水平和认识水平有限,不敢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提出异议,相反,在指导思想上继续坚持“左”的错误路线的造成的,严重阻碍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2)过程

1978年5月11日,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光明日报》首先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文章,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在全党、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