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安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711音乐学综合理论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肖斯塔科维奇

【答案】前苏联作曲家。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第一交响曲》就为他赢得世界声誉,曾因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马克白夫人》受到批判,但历史证明他是20世纪最杰出的苏联作曲家之一。主要作品为15首交响曲和15首弦乐四重奏,其中的《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反映了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史实,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他代表作还有清唱剧《森林之歌》、舞剧《黄金时代》、钢琴曲《24首前奏曲与赋格》等。

2. 利德

【答案】德语世俗声乐体裁利德始见于13世纪的恋诗歌手时代,15世纪后半叶,复调利德兴起,为三声部歌曲,旋律位于中声部或最低声部,15世纪复调利德的创作大师有伊萨克、芬克和森夫尔。16世纪中叶以后,德语利德受到意大利牧歌的影响,拉索和哈斯勒成功地将佛兰德音乐技法和意大利风格融合。

3. 潘德列茨基

【答案】波兰作曲家,1959年因获青年作曲比赛一等奖而出名,成为二战之后波兰最重要的先锋派作曲家。对音色运用有丰富的想象力,最早尝试在音乐中加入锯木声、打字机声、尖叫声等非乐音,《广岛受难者的挽歌》以出色使用音块手法而著称,其他代表作还有《路加受难曲》、《晨祷》等。

4. 乐剧

【答案】德国作曲家瓦格纳革新后的歌剧种类。他认为这种歌剧是音乐与戏剧的统一体,体现了“整体艺术”的观念。他主张“乐剧”取材于神话,音乐连续发展,以“主导动机”贯穿发

,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反映出乐剧的全部观念。 展音乐主题,人声演唱近似“诵唱”

5. 多尼采蒂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作曲家,作有歌剧75部,代表作《拉美摩尔的露契亚》《宠姬》《爱之甘醇》《军中女郎》《唐·帕斯夸来》等。

6. 《一个华沙幸存者》

【答案】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创作的康塔塔,为叙事者、男声合唱和管弦乐队而作,通过一个在华沙集中营幸存的犹太人的叙述,揭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暴行,作品主要用英语讲述,穿插有德语的叫喊声和希伯来语的合唱。作品由作曲家自撰歌词,用十二音技法

写作,表达了作曲家对反法西斯斗争的信念。

7. 马勒

【答案】浪漫主义晚期奥地利作曲家和指挥家。作有9部交响曲、采用中国唐代诗人诗歌为词的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艺术歌曲套曲《旅人之歌》和《亡儿之歌》等,是卓越的19世纪德奥交响乐作曲家的最后一人。

8. 《黑桃皇后》

【答案】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三幕歌剧,由作曲家之弟莫杰斯特根据普希金的小说撰台本,剧情为:青年军官赫尔曼与莉莎相爱,赫尔曼为获取赌牌必赢的秘诀,将莉莎的祖母老伯爵夫人吓死,伯爵夫人的鬼魂示以他赢牌的秘诀,令他倾其所有押牌,最终一败涂地在“黑桃皇后”上,赫尔曼绝望而死。歌剧严谨填密,主题贯穿发展的交响化手法娴熟,并运用了大量俄罗斯音乐素材,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简答题

9. 何谓“强力集团”?

,是俄罗斯音乐的创作集【答案】“强力集团”又称“巴拉基列夫小组”或“新俄罗斯乐派”

团。1857年起在彼得堡逐渐形成,成员有五人,他们是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李姆斯基一科萨科夫、鲍罗丁和居伊,他们都是业余音乐爱好者,没有进过音乐学院,却有着伟大的抱负,继承格林卡的事业,以发扬促进俄罗斯音乐为宗旨,真心接受巴拉基列夫的指导和教诲,从而结成

,坚强地捍卫俄罗斯民间音乐。 一个强大的音乐社团一一俄罗斯“强力集团”

(1)鲍罗丁(1833~1887):

,歌剧《伊戈尔王》医学家、化学家、作曲家,代表作品:交响诗《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2)居伊(1835~1918):

陆军军官,主要从事军事工程教学。主要作品为歌剧《威廉. 拉特克里夫》。

(3)巴拉基列夫(1835~1918):

强力集团的领导人、自然科学家,代表作品为交响诗《塔玛拉》。

(4)穆索尔斯基(1839~1881)

,钢琴曲《图画展览会》近卫军军官,后脱离军界献身于音乐。代表作有:交响诗《荒山之夜》、

歌曲《跳蚤之歌》。

(5)李姆斯基一科萨科夫(1844~1908)

海军军官出身,后来成为音乐学院教授,出版了《和声学使用教程》和《管弦乐法原理》等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专著,奠定了俄罗斯音乐理论基础,代表作为歌剧《金鸡》。

10.简述拉莫及其艺术成就。

【答案】(1)人物简介:

拉莫(Jean-Philippe Ramean, 1683~1764)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音乐理论家。拉莫五十岁才走上戏剧音乐创作的道路,他的戏剧音乐包括法国这一时期的各种体裁样式; 他于1722年发表和声学教程,奠定了近代和声学理论。

(2)代表作品与著述:

拉莫共创作了二十多部歌剧,代表作有歌剧《伊波利特与阿里西埃》《卡斯托与波吕克斯》《达尔达尼乌斯》和古钢琴曲《母鸡》。此外,还著有《和声学》《音乐理论新体系》《和声的产生》(1737)《和声原理论证》(1750)等。

(3)艺术成就:

①他的歌剧继承了吕利歌剧音乐的特征,没有意大利歌剧中那种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截然对比,以宣叙调为主,在咏叹调中朗诵般的音调亦多于旋律性强的歌唱。

②歌剧的音乐结构同样是独唱、合唱及器乐间奏的结合,芭蕾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器乐多为分段性插曲,每个小曲自成一体,便于舞蹈的进入; 他把法国戏剧音乐固有的装饰性和娱乐性发展到顶峰。

③在和声处理上打破了传统的法则,使用减七和弦,远关系转调; 和声化处理和管弦乐的运用比吕利更突出,奠定了他在法国歌剧领域作为吕利后继者的地位。

④著有《和声学》《音乐理论新体系》《和声的产生》(1737)《和声原理论证》(1750)等有关和声学的书籍,阐述了和弦以泛音为基础的理论。他根据泛音原理构建了大三和弦,扩展了和弦的结构: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 提出了“基础低音”的概念以及转位和弦的结构,确认了音阶中主音、属音、下属音在和弦中的支柱关系,从而构建了和声体系,使之成为近代和声学理论的基础。

11.简述科普兰及其艺术成就。

【答案】(1)人物简介:

科普兰(A.Copland , 1900~1990),俄国犹太移民的美国作曲家,是一位精力充沛,富有创造力的音乐家。

(2)创作分期及代表作品:

第一个时期(20世纪20~30年代):作品体现了斯特拉文斯基的法国新典主义音乐风格,同时也体现了对爵士乐的爱好,并引入其作品,该时期代表作主要有《剧场音乐》《钢琴协奏曲》《舞蹈交响曲》《交响颂歌》等。

第二个时期(20世纪30~50年代):30年代中叶,他转向接受欧洲音乐,虽然有些作品还是显示出新古典主义风格,但更多的作品则开始运用美洲和美国的本土音乐元素,如歌剧《第二号飓风》,管弦乐《室外用的序曲》《墨西哥沙龙》,三部舞剧《小伙子比利》《牧区竞技》《阿帕拉契亚之春》,电影音乐《老鼠与人》《我们的小镇》《小红马》等。40年代后他又写了一些实验性作品,如《钢琴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交响曲》等。

第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后):他对勋伯格的序列音乐产生了兴趣,创作中不再应用民间音乐素材,而追求一种抽象的风格,主要作品有《钢琴与弦乐的四重奏》和《钢琴幻想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