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现代出版产业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产业是内容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它具有经济性和文化性的双重属性。在全球化的时代,出版产业竞争力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是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出版产业近年来虽快速发展且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与国外相比,无论是经济规模、出版原创力,还是版权贸易,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究根溯源,问题的关键还是我国出版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足。
本文在回顾、评价我国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经济学、管理学、出版学、新闻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的学科知识,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为指导,探讨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与构成要素;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编辑力;培育提升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实战方略。
本文分三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为切入点,探讨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与构成要素。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包括:价值性、知识性、独占性、辐射性、持久性、动态性和整合性。精准的战略规划力,独到的编辑创新力,敏锐的市场开拓力,强大的品牌营销力,深远的文化传播力是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第二部分,从出版产业的实践层面,对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中的核心部分——编辑力,进行讨论,指出编辑力的构成,发挥能动的编辑主体意识对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举足轻重。编辑选题策划意识,编辑质量意识是编辑主体意识的体现。整合营销传播与编辑选题策划有机结合的方法,有利于编辑人员增强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实行有效的选题策划和文化传播。教育音像出版物的选题策划要遵循体现载体价值、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的选题原则。
第三部分,以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为基点,指出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途径有:出版集团化、人才复合化和经营创新化三方面。出版集团化是出版产业做大做强,培育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中国出版集团化过程要避免“集而不团、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模式,厘清集团化过程中大与强、集中与集约、综合与专业、一元与多元、跨区域、跨媒体与跨国界的关系,建立真正意义的出版集团。人才复合化是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出版产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出版人才观,培养“德、能、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出版复合型人才是具有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素养,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的创造性人才。复合型人才的优势在于一专多能。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具体策略是:1.建立健全人才选拔、激励机制;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好的机制可以把平庸的人才变成优秀的人才,一个坏的机制可以把优秀的人才变成庸才。2. 加强出版教育与培训。目前,我国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出版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和出版高等教育体系,但与日新月异的出版新技术、新形态相比,还存在教育培训内容滞后、甚至脱节的现象。在今后的教育培训中,一是既要强调出版法规、出版业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培训,又要加强对编辑出版人员策划营销能力的培养。二是从国家层面上,提升出版专业的学科属性,改变出版从属于新闻传播学的二级学科地位,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增加版权贸易和MBA管理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三是从出版企业个体出发,要重视人才的继续教育,有条件的出版社可以不定期选择一批业务骨干,送他们到国外的出版机构、著名大学去交流和学习,掌握现代的出版理念和管理知识,掌握现代高新技术,为出版“走出去”培养人才。经营创新化是维系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法宝。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出版产业是内容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出版的繁荣贵在创新。而当前我国出版产业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出版内容空泛化、庸俗化、低俗化,出版新技术应用滞后,出版经营管理“钞钱化”的不良现象,有人戏称这种状况为“出版产业无出版,文化产业没文化,内容产业缺内容”。要解决这一问题,从大的方面说,要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改出版经营的观念为经营出版的观念,从创新入手,以创新来激发出版企业内部的活力和潜力,变活力、潜力为实实在在的执行力和竞争力。出版企业不仅要技术业务创新,也要组织管理创新,更要进行品牌营销创新。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培育和提升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法宝。
最后,通过研究分析指出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是某一种“核”力,而是一种“合”力,出版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应该由出版物的文化传播力来“广而告之”,“播而远之”,“竞而强之”。培育与提升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是中国出版产业“走出去”,塑造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