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里坊制

【答案】里坊制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城市和乡村规划的基本单位与居住管理制度的复合体,它在春秋至汉代得到确立。里坊是古代城市规划中的居住单元,其平面接近方形,外包土墙,内有街巷,设有坊门。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2. 建康

【答案】建康是东晋、三国时的吴、南朝宋、齐、梁、陈京师六朝的名称,又称建邺,故址位于今南京,六朝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它也是六朝时期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3. 霸王拳

【答案】霸王拳是额枋在角柱处出头的一种艺术处理式样。清代老角梁头也作成霸王拳样式

4. 佛光寺

【答案】佛光寺是指位于山西佛光山腰的佛寺,其依山势自下而上并沿东西向轴线布置。寺内现存主要建筑有成于晚唐的大殿、金代的文殊殿、唐代的无垢净光禅师墓塔及两座石经幢。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其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面阔七间,进深八架椽(清称九檩),单檐四阿顶(清称庑殿顶),虽然经过多次修葺,大体仍保持唐代原来面貌庑殿。

5. 玄奘塔

【答案】玄奘塔是中国佛教史上有名的高僧玄奘和尚的墓塔,位于陕西长安县。其为唐朝楼阁式砖塔,平面方形,高五层,每层檐下都用砖做成简单的斗拱。斗拱上面,用斜角砌成的“牙子”,其上再加叠涩出檐。它是中国现存楼阁式砖塔中年代最早和形制简练的代表作。

6. 工官

【答案】工官是秦汉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从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律竹简中可以看到,当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县有工官、司空。汉承秦制,在中央及有些郡县设置工官,诸侯王国也有工官。工官产品主要供皇室御用、赏赐及官府军队的需要。考古发现的汉代铁器、漆器外多有工官字样。

7. 批竹昂

【答案】批竹昂是中国古建筑结构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将昂头削成批竹形而得名。《营造法式》中将其定义为“亦有自斗外斜杀至尖者,其昂面平直,谓之批竹昂。”唐佛光寺大殿柱头铺作中的批竹昂是现知最早的实例,清代已不再使用。

8. 副阶周匝

【答案】副阶周匝是指塔身、殿身的周围环绕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通常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例如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9. 金箱斗底槽

【答案】金箱斗底槽是宋代殿阁内部空间划分的结构之一,也是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的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厢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环包内层,内外柱高相等,柱径略有差别。例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殿。

10.《营造法式》

【答案】《营造法式》是北宋时政府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是我国古籍中最完整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书中资料主要来自历来工匠相传的可行之法。此书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施工质量。

二、简答题

11.简述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

【答案】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如下:

(1)唐代的建筑风格的整体特点是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格调高迈,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不仅都城、宫殿、陵墓寺庙如此,全国各地的城市和官署也都是如此。其建筑在南北朝的基础上,创造出和谐统一的风格。其柱础矮平,柱身矮,举折平缓,斗拱尺度宏大,建筑出檐深远,整体造型舒展大气。

(2)北宋的建筑的风格是较为柔和而灿烂的。南宋的建筑由柔和绚丽的倾向,发展到偏于小巧精致、工整繁缛。宋代柱身加高,举折变陡,斗拱相对减小,补间铺作数量增加,屋顶组合多样化,装饰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现秀丽、精巧的特点。

12.中国古代书院特征。

【答案】中国古代书院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书院选址

中国古代书院在选址上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历代书院的选址都极为讲究,多依山傍水,师法自然。“天下四大书院”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又称睢阳书院),

其选址都在著名的风景区。

(2)组织原则

古代书院秉承礼乐相承的群体组织原则。其建筑由秩序理性的组群总体结构和均质肌理的庭院单元构成,它创造了中国建筑的独有格局和特色,但也给建筑发展带来了严重束缚和障碍。另外,其礼乐统一,理性感性的统一,是其“合理内核”,值得吸取借鉴。

(3)文教气息

强烈浓厚的文教气息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①亲切适用的空间尺度。

②朴实无华的建筑形象。

③大量运用书画匾联。

13.北京颐和园

【答案】(1)顾和园的构成

颐和园的布局按照使用性质和所在区域大致分为四部分:

①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

②万寿山前山部分;

③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

④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全园总面积4000余亩,水面占3/4。

(2)颐和园的建筑特点

颐和园的大门主要有两处:一处是东宫门,另一处是北宫门。此园利用万寿山一带地形,加以人工改造,造成前山开阔的湖面和后山幽深的曲溪、水院等不同境界。佛香阁的有力体量使全园产生突出的构图中心。在借景方面,也把西山、玉泉山和平畴远村收入园景。浩瀚辽阔的湖面,更是其独有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