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独乐寺观音阁

【答案】独乐寺观音阁,又称天津蓟县独乐寺,是一座佛寺建筑,相传建于唐。观音阁为辽代建筑,位于山门以北,重建于辽统和二年。面阔5间,外观2层,内部3层。屋顶用九脊殿式样。

2. 举折屋面画法

【答案】举折屋面画法是中国传统建筑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举,是指屋架的高度;折,是指在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使得的屋面横断面成折线。它的作用是使屋面呈一条凹形优美的曲线。举折越往上越陡,利于排水和采光。

3. 梭柱

【答案】梭柱是指上下两端均有收缩、略如梭形的柱子。《营造法式》中已有梭柱做法,规定将柱身依高度分三等,上段有收杀,中、下二段平直。六朝至宋期间,它主要在官式建筑上出现,明代江南民间某些建筑仍采用梭柱。河北定兴北齐义慈惠石柱上端的建筑雕刻是我国现知最早的梭柱现象。

4. 牌坊

【答案】牌坊是一种纪念性的建筑,主要由柱、依柱石、梁、枋、楼等几部分组成。它的形式有一间两柱、三间四柱等,也有大者能达到五间、七间的牌坊。柱于之间架有横粱相连。粱的上面承接着镌刻有建坊目的之类文字的枋,枋上建楼,粱与柱相连的拐角处多有雀替,每根石柱前后都有依柱石夹抱。牌坊建在陵墓,祠堂、衙署、园林等处,甚至是街旁、里坊、路口,既可作为种标志,也可用于褒扬功德、辟表节烈等。因此,牌坊分为:标志坊、功德坊和节烈坊。

5. 批竹昂

【答案】批竹昂是中国古建筑结构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将昂头削成批竹形而得名。《营造法式》中将其定义为“亦有自斗外斜杀至尖者,其昂面平直,谓之批竹昂。”唐佛光寺大殿柱头铺作中的批竹昂是现知最早的实例,清代已不再使用。

6. 盘龙城

【答案】盘龙城遗址于1954年发现,1974、1976年进行较大规模发掘,其位于湖北省黄陂县叶店。年代约为公元前15世纪前后,属于商代中期的城市遗址。这一遗址的发现对于了解商代

文化的分布、城市性质、宫殿的形制和建筑技术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占城位于府河北岸高地偏东南部,平面略呈方形。遗迹的分布状况表明,城内仅有宫殿,具有宫城形制,城外侧则是居民区和手工业区,表明该古城尚属早起城市的形态。

7. 晋祠圣母殿

【答案】晋祠圣母殿是是我国现存最早采用围廊式平面的古建筑实例,位于山西太原。其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殿内采用“减柱法”,造成十分宽敞的大殿空间,有利于布置大群塑像。此建筑风格上承隋唐,下启元明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8. 以材为祖

【答案】以材为祖是《营造法式》中规定的建筑预算定额,以与建筑规模等级相应的某一尺度作为建筑的空间尺度及构件尺度的模数。

9. 和玺彩画

【答案】和玺彩画是清代彩画作中最高级的一种,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在箍头处用有坐龙的盒子,藻头用齿形衍眼及降龙,枋心用行龙。主要线条及龙、宝珠等用沥粉贴金,主要以蓝、绿底色相间形成对比并衬托金色图案。

10.中山陵

【答案】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建于1926~1929年,位于今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物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中山陵各个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色调和谐统一增强着庄严的气氛,含意深刻,气势宏伟,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二、简答题

11.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的特点。

【答案】摩尼殿建于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为隆兴寺内现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最高的殿阁。其特点如下:

(1)殿平面呈十字形,面阔长七间(约35m ), 进深也是七间(约28m ),重檐歇山殿顶(后代重修),四面正中都出龟头屋。外檐檐柱间砌以封闭的砖墙,内部柱网由两圈内柱组成,面阔和进深方向的次间都比梢间更为狭窄。檐柱也有侧脚及生起,阑额上已用普拍枋,阑额端部并伸出柱外作卷云头式样。四面正中设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建筑主体富于变化,主次分明,在我国现存宋代建筑中仅此一例。

(2)下檐柱头铺作出双抄偷心造。上檐柱头铺作出单下昂(昂头部向下伸者),但耍头呈昂形;后尾出四抄(衬方头后尾也作成华棋式样)托明袱。补问铺作已用450斜棋,当心间二朵,次间一朵。

(3)除四面抱厦有门窗外,仅棋眼壁(嵌于二组棋之间的板壁,多用木板)略通光线,所以殿内采光及通风均欠良好。

12.简述梁思成先生的生平、学术活动与学术成就。

【答案】梁思成,广东新会人,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是中国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是中国建筑学五大宗师之一。

(1)生平

梁思成,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广东省新会县。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28~1931年,担任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1931~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及兼任研究员。1946~1947年,受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6~1972年,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1972年1月,逝世于北京。

(2)学术活动

①先后创办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清华大学建筑系。

②参加中国营造学社,担任法式部主任,推动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③调查研究中国古建筑,保护中国古建筑,撰写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著作。

(3)学术成就

梁思成是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建筑五大宗师之一。他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以严谨、勤奋的学风为中国培养出一大批建筑人才。

13.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有哪几种?

【答案】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有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

(1)抬梁式

①抬梁式是指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立短柱,其上再支梁,梁的两端并承檩,如此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檩。

②抬梁式的特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以获得较大的室内空间。但柱、梁等用材量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2)穿斗式

①穿斗式是指有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

②穿斗式的特点是,用料较少,山面抗风能力强。缺点是室内柱密,空间不够开阔。

(3)井干式

①井干式是指用天然的圆木或方木、矩形、六角形断面的木料,层层累叠,构成房屋的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