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0学科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0学科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0学科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 15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0学科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 24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0学科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 35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0学科基础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 47
一、简答题
1. 何为诱致性制度创新? 制度变迁主要与哪些因素相关?
【答案】(1)诱致性制度创新的含义
诱致性制度创新概念及理论是由新制度经济学提出的,在经济史中,“最重要的制度创新之一是各种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出现”。而“要素市场的出现是由生产单位间的这些差异所引致的制度创新”。由于边际产品在生产单位间的差异的存在,市场交易就会是互利互惠的。也就是说,市场交易就会带来利益。由此可见,诱致性制度创新在创新的成本小于收益的时候,或者说当交易费用较低时,会诱致人们选择创新行为。
(2)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
由于制度规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制度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惯性,所以,制度规范系统形成之后,并不总是自动地发生变迁,而是需要动力来促动制度的变迁。推动制度变迁的动力主要有:国家、集体行动和交易费用。
①国家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制度规范的提供者。国家为各种社会经济组织提供了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制度基础。
国家是意识形态创建的主体,意识形态虽不是具体的制度规则,但它是社会基本制度的构成。
②集体行动是指人们按照集体共同目标的要求而采取一致的行动,也就是集体成员为达到共同目标而选择合作性的行动。奥尔森认为,影响或阻碍集体行动的突出问题便是“搭便车”行为。“搭便车”行为是指集体中的个人选择不合作的行为,但又获得了与其他成员相同的收益。
就制度变迁而言,一个新的、高效率的制度框架,能否对一定社会群体发挥作用,关键在于群体成员是否可以在制度创新和选择上达成集体行动,即采取合作。集体行动的实现,既是制度变迁的动力,同时也受制度安排的影响。
③交易费用是指在设计、制定、实施和维护制度过程中所需要支付的各种成本或费用。
交易费用理论是从成本一收益分析的视角来考察制度变迁的。如果一个制定、实施和维持一项制度的成本降低,其净收益无形中得以提高,那么,社会对这种制度的需求也就自然增强,制度变迁的动力也就提高了。
2. 社会互动的类型。
【答案】社会互动的类型主要包括:
(1)一人互动、二人互动与多人互动(根据参与人数划分)
①二人互动关系可以获得在其他任何社会形式中不可能存在的亲密感情和独特性。
②当三人组中有两人发生冲突时,由于相互关系的不同,第三者可能扮演多种不同角色,主
要有:
a. 中间人,以局外者的身份、公平和客观的态度来调解双方的冲突;
b. 二仲裁人,冲突双方都认可、能以公平的态度做出解决冲突的最后决定;
c. 从中渔利者,利用两人实际的或潜在的冲突来获取个人利益的人;
d. 分裂者和征服者,故意挑起和助长两人之间的冲突以便从中获利。
③在多人关系中,会形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网络,互动形式更为复杂。在大型群体中,个人面对的不仅仅是其他个人,而是似乎超越了个别成员之上的客观结构。在正式组织中,往往会形成明确的分工和严密的组织规范来制约人们的互动。
(2)人际互动与群体互动(根据社会互动的主体类型划分)
①人际互动是作为行动者的个人之间有意识、有目的的相互作用过程。
②群体互动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群体成员不是以个人身份出现,而是作为群体的代表出现,其行为方式也较为正式。
(3)熟悉情境互动、工作情境互动、社交情境互动(根据互动的目的划分)
①熟悉情境互动,是指熟人之间的日常交往情境,交往双方没有特定的日的,较为随意,没有必要严格遵守规则或社交礼貌。
②社交情境互动,是在社交场合中发生的,人们往往为了互动而互动,并无其他的日的。其互动过程也有一定的情感投入,有助于促进关系的发展。
③工作情境互动,是人们在工作场合和工作时所进行的互动过程。此情境中人们的行为往往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而是在其所属职位上代表了其所承担的角色或所属的群体。
(4)情感性互动、工具性互动和混合性互动(根据互动中的人际关系及其性质划分)
①情感性互动,是家庭、亲密朋友等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互动过程。是人类社会互动中最常见、与人的社会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互动过程。
②工具性互动,是个体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与他人互动,互动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工具,互动双方并不预期有亲密的情感关系和长期交往。
③混合性互动,介于情感性互动与工具性互动之间,是个人与亲戚、一般朋友、邻居、同学、同事、同乡等建立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它既有情感性成分,又有工具性成分。
(5)交换、合作、竞争、冲突、强制和顺从与顺应(根据社会互动主体间的利益、权力关系及其性质划分)
①交换
交换是指个人或群体旨在获得报酬或回报而发生的社会互动行为,交换遵循互惠原则,有助于通过创造持续的相互间的义务来维持交换的平等。
②合作
合作是指社会互动主体之间为达到对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相互配合的互动形式。合作性互动也是群体和社会形成和维持的基础。
一般说来,成功的合作应具备以下条件:a. 合作各方有某种共同目标,否则就无合作的必要; b.
对于如何达成目标有基本共识; c. 合作各方的行动相互配合; d. 合作各方要讲信用。
③竞争
竞争是不同的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日标的过程。在现代观念中,竞争不一定是零和的,竞争也会带来共赢的结果,而且,规则公平基础上的竞争可以激发社会活力,促进良险社会互动。
④冲突
冲突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为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采取的斗争、压制、破坏甚至消灭对方等行为的社会互动方式和过程。
冲突的正功能:
a. 冲突可以反映出社会、组织或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促使社会变迁、组织变革和人际关系的调整;
b. 团体之间的冲突还可以增进团体内部的团结:
c. 有时冲突是人与人之间、团休之间和文化之间加深了解和理解的途径。
对冲突进行有效的调控,尽可能降低冲突的负面影响,发挥冲突的正面功能,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与任务之一。
⑤强制
强制是指个人或群体将其意志强加于其他个人或社会群体的互动过程。在强制性互动中,所借助的力量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⑥顺从与顺应
顺从与顺应是与强制相对的社会互动过程。在力量不对称的互动中,互动一方的强制意味着另一方的顺从或顺应。
顺从和顺应的区别在于:顺从是互动中的一方自愿地或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按另一方的要求行事,即一方服从另一方; 顺应的含义比顺从更广泛,除包含顺从的含义外,还指互动的双方或各方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相互适应。顺应包括和解(即互动双方改变敌对态度建立友好关系)、妥协(即双方通过确定一些条件而暂时平息冲突)和容忍(即暂时采取克制态度以避免发生冲突)等形式。
3. 简述我国社会政策现状的特点。
【答案】我国社会政策现状的特点主要包括:
(1)从属性
相对于经济政策而言,社会政策依然处于从属或依附地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始终是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而实施的。由于对社会政策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我国目前的社会公平问题变得比较突出。
(2)不完整性
①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政策的分类
补偿性社会政策主要是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社会救助政策、住房补贴政策以及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