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学机智
【答案】教学机智是指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时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此种机智源于教师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力和果断的意志力等心理品质,还源于教师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技巧的丰富与积累,对学生了解的深度和诚恳、爱护的态度等。教学机智是教师个体教学风格的外化和升华,是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教师的教学机智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审美性和直觉性等特点。
2. 美育过程
【答案】美育是通过各种形态的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审美活动进行的,美育过程是教师依据人的审美心理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审美活动,形成和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过程; 是运用人类的审美经验和美的规律,影响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培养审美意识、发展审美能力的过程。
3. 研究性学习
【答案】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获得参与探索的经验; 提高发现、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 培养科学态度和道德; 培养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 培养搜集、分析、处理信息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 审美观点
【答案】审美观点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所持的态度和看法。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生活经历、文化背景、思想倾向、审美素养不同,他们的审美观点也不相同,对同一美的现象或艺术作品会有不同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学生在审美活动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坚持某种审美观点。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教育他们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庸俗,能够对现实生活和艺术作品做出正确的判断。
5. 教学过程
【答案】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其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同时,它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能够强有力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充分发展。
6. 教学组织形式
【答案】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研究教师是如何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如何分配教学时间、如何利用教学空间等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方法的运用、课程的开设等,都必须凭借和运用一定的组织形式来落实。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它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改进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①古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的萌芽; ②近现代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班级授课、贝尔一兰喀斯特制、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文纳特卡制等。当前我国学校的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
7. 形成性评价
【答案】形成性评价指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评价,亦称“过程评价”或“学习中评定”。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了解教学的结果及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活动。评价时应努力搜集各种有用的证据,寻求减弱伴随评价产生的消极情感的各种方法。形成性评价一般可分为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以单元为单位的形成性评价和以学期、学年为单位的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一般可分段进行,指出每一部分或每一步有必要改进的地方,以避免在实施中再出现类似问题,是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8. 问题一发现教学
【答案】问题一发现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优点在于:从问题入手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进行独立研究需要学生自己去计划和探索,有助于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记得更牢; 便于因材施教。问题一发现教学的缺点是:不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主要通过自己探索获得知识,费时过多; 如果缺乏高水平教师指导,学生的独立性研究也容易产生盲目性,失去自觉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简答题
9.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表现如何?
【答案】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卞体通过学习知识间接认识世界。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善人格的养成。
(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10.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在经济功能上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教育体系按内容或培养性质分为两大类: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形式,在其经济功能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在经济功能上的区别
①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成本及收益不同
普通教育所需的时间长、投资多、成本高,其在经济上的收益较多地具有间接性。职业教育则可在短时间内,以较少的成本培养出经济发展所需用的、各种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其在经济上的收益较多地具有直接性。
②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经济增效方式不同
普通教育在经商的增效功能是间接的,而职业教育在经济上则有直接增效的功能。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是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劳动力再生产的“母体”,它周期短、见效快,有着明显的经济效益,对社会经济的延续和发展具有更直接的影响。
③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对就业增长的贡献不同
普通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对文明的传承、学术的素养以及人格的塑造,并不直接面向市场的需求提供所需的技术。而职业教育则侧重于对技术的掌握,它随市场对各种专业技术人才需要的变化而变化。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在劳动力就业上有平衡功能。
④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调节功能不同
普通教育的专业设置及其招生一般是在国家的计划之中,不随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职业教育能够调节对人才的供求关系,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多规格、多专业、多类型的人才,是培养初、中级技术人才和劳动后备力量,同时在调节社会劳动力的供求关系、缓解失业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2)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经济功能上的联系
①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
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都具有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完善的作用。③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交互影响,即两者在经济上的功能可以达到互补,并且在现实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