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齐齐哈尔大学理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 )被誉为“清末看世界的第一人”。

A. 龚自珍

B. 林则徐

C. 魏源

D. 冯桂芬

【答案】B

2. 在期末复习时,学生采用将课文内容以列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 复述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学习策略基本含义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复述策略是通过画线、复习等方式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加工,以利记忆的过程; 精细加工策略一般通过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等策略,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 组织策略通常采用列提纲、画网络关系图、流程图和表格等形式,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使之形成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目的的一种学习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与生活两者的关系是( )

A. 生活可以取代教育

B. 教育是生活的中心

C. 教育不能改造生活

D.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掌握程度。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是: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有三层意思: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

这里教育的意思有点像是“影响”,比如狼孩。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和生活不能分开,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是要根据生活的需要。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表现为,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都是为生活所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需。同时,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

4. 贯穿在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指导性原则是( )

A. 直观性原则

B. 教育性教学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答案】D

【解析】此题是对夸美纽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考查。A.C 为夸美纽斯教学理论中的具体教学原则。B 是近代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讨论道德教育时所提出的一项基本教育原则。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指导性原则,“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秩序。他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这种秩序保证了与众万物的和谐发展; 二是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也有其本身的法则。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一一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 )。

A. 学会关心

B. 学会生存

C. 学会创造

D. 学会交往

【答案】B

【解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一一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21世纪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共存的思想对现代教育进行合作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 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 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 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四个支柱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教育思想,它对现代人的素质做了一个明确的界定。

6. 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条原则是( )。

A. 因材施教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量力性原则

【答案】D

【解析】此题是对教学原则的考查。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长久的保持在记忆中,并根据需要准确而及时地再现和运用。

7. 学生一旦在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之间建立了逻辑联系,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新信息作出进一步的推理和预期,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生成更丰富的理解。这一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是( )。

A. 同化

B. 顺应

C. 平衡

D. 重组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对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的考查。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来实现的。同化是指学生利用相关的原有认知经验对新信息进行解释,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并生成更丰富理解的过程,根据大纲解析上的概念,同化是儿童理由己有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己有的队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是指当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存在偏差或完全对立时,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原有观念或完全转变原有的错误观念的过程; 根据大纲解析上的概念,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己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通过顺应,儿童的认知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的不断交替出现的过程; 重组是指原有经验系统的成分保持不变,但是改变它们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

8. 孔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克己内省”,也就是说要( )

A.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B. “过而勿惮改”

C. “言必信,行必果”

D. “一以贯之”

【答案】A